第186章后董卓时代战乱,四将围城战吕布
上文书讲到关羽平复凉州,刘骞使杨怀、高沛、宋宪三人屯兵凉州。到此,征战年余的益州众将士,也在关羽等人回到成都全部归来。
刘骞责令王累、黄权大摆庆功宴席,与众人把酒相庆。刘骞这才对这次三方征战的诸多将士进行封赏,赏赐诸多财宝、金银。他使法正协助刘备总理益州、秦州、凉州政事,又使关羽等人着手军队改革,实施团队将军以上官职的将军轮换制度,回到总军区的将军每月到军校学习十天。对此番韩遂部下将领张横、程金、程银、梁兴四人皆册封偏将军,留成都将军府供职。
自此,刘骞又开始了一轮休养息,准备应付日后中原战乱。此时亦是中原各路诸侯早已跃跃欲试,中原逐鹿即将开始。可以现在就已经进入了后董卓时代,王允虽然奉行尊君之道,但是依仗吕布横行朝野,倒也把朝堂搅得一团乱糟糟的。
话当日董卓被吕布斩杀之后,王允使人将其尸首丢弃在长安大街之上。百姓皆都痛恨董卓。见董卓肥胖,尸守卫以刀剖开其肚皮,加以灯芯置于其上,以其肥油为引,取火点之,膏流满地。长安百姓众聚云集,莫不手掷其头,足践其尸,亦不解恨也。
王允见吕布使人剿灭董卓余党,心情大尉;又使书降旨退却蜀兵,时下更是高兴,乃大摆酒宴,犒赏三军。时,设宴于都堂之上,召集百官,酌酒称庆。
正在众人开怀畅饮之时,忽然有门卒跑进来,呈报:“禀报大人,今董卓暴尸于市,忽见一人伏于尸上大哭不已!”
“董卓伏诛,士民莫不称贺;此何人,独敢哭耶!”王允闻报大怒,掷杯而起,厉声喝道,遂唤来武士:“汝等快快与吾擒来!”
马上便有堂下武士蜂拥而出。不多时,便将之擒获。
众官把眼观瞧,无不面露骇色;只道此人何人?不是旁人,乃是侍中蔡邕蔡大人是也!王允亦是一愣,心道:妈的!老不死的,你跑去哭什么董卓呀你?气急之下,他厉声问道:“董卓逆贼,今日伏诛,国之大幸。蔡伯喈,汝为汉臣,乃不为国庆,反为贼哭,何也?”
蔡邕赶紧伏罪,拜曰:“邕虽不才,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愿公见谅:倘得黥首刖足,使续成汉史,以赎其辜,邕之幸也。”
堂下诸官员都爱惜蔡邕之才,纷纷前来求情,皆努力救之。
太傅马日磾亦悄然谏言王允道:“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且其孝行素著,若遽杀之,恐失人望。”
王允反驳道:“昔孝武不杀司马迁,后使作史,遂致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不可令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讪议也。”
马日磾见无法服王允,无奈而退。后来私下对百官:“王允其无后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岂能乎?”
然当下,王允没有听从马日磾之言,使人将蔡邕关押入狱;后又使人在狱中将其缢死。一时间,长安城内的诸多士大夫听闻此事,无不为蔡邕感到悲伤,尽为流涕。后人论蔡邕之哭董卓,固自不是;允之杀之,亦为已甚。
有诗叹曰:
“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
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
且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自斜谷关外汇集在一起,兵合一处,竟然有五六万之众,更有董卓残军不断增加,欲有突破十万之望。四人引兵暂居扶风郡,使人赶至长安上表求赦。
表落入王允手中,王允不屑的斥责道:“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
亦欲斩杀递表使者。使者得信潜逃,回报李傕。李傕心中犹如死灰一般,便谓众人道:“求赦不得,不若各自逃可也!”
张济愤然止之:“初离斜谷之时,贾公赠言曰:‘适逢乱世,须兵权在握方可成事!’。”
“来贾诩早知道我等会有今日矣!贾诩此人果然不同凡响。昔日李儒对其才智百般诋毁,其低声下气、忍辱吞声,倒也存活下来!如今得征西将军青睐,到是苦了你我兄弟!”李傕在一旁道。
“樊将军平日对贾诩颇为友善。他此番赠言告诫,亦是回报樊将军昔日之情。今我与樊将军欲引兵攻打长安,假借为董卓报仇以铲除王允和吕布,不知诸位以为何?”张济见李傕、郭汜二人对贾诩所言颇为认同,便将自己和樊稠所商议之事讲了出来。
他心中认为四人如今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跑不了你,也跑不了我。因此,他将之前两人商议的事情提了出来,也是为了整合一下四人的意见。
“攻入长安?何人为你二人谋划此计?”郭汜闻言大惊,他可是怕了那吕布了。当初吕布一戟就险些要了他的命,他焉有不害怕的道理。
“诸公何必自扰?听某一言若何?我等在斜谷关中之时,我曾问计贾公:若吕布反叛,我等当若何?”此时,在张济一旁的副将王方道,“贾公告之曰:可诱集陕人,并部军马,杀入长安,与董卓报仇。事济,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胜,走亦未迟。”
张济、李傕、樊稠、郭汜四人闻言大喜,低头相互商议。
不多时,四人商议完毕,各自带着自己的副将离去。
次日,四人各自布施流言于自己的部下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