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后清洗李唐宗室时,李纲被流放到梧州(在今广西),当时是蛮荒烟障之地,他墓志委婉地说他在那地方跑走去修道了,“税骨于异乡”,最后哪年死的都不知道。李唐复辟后,追赠李纲为金州刺史,他有一个儿子李志悌还在世,跑去南方居然找到了父亲的……不知道是遗骸还是骨灰吧,先奉归暂时葬在临汝郡,再后来又于玄宗天宝年间迁葬京城少陵原。
李纲夫人魏氏,可能更惨点,夫家出事以后也“配入宫掖”,还出家做了尼姑,“冀百灯以剜身,持一香以焚顶”。她没有大嫂的运气,没熬出来,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死的。死后“葬宫人茔”,后来怎么也找不到坟头所在了。天宝年间李志悌想给父母合葬,只能拿件衣服招魂而祔。
下面说魏家的情况。
魏征本人不用多说了,千古谏臣榜样。他死后虽然皇帝李世民冲他发过脾气,但是绝对没后来编造的什么“毁坟砸碑”那事(只是一度把碑推倒,很快又立起来了)。魏征的儿子们也都一直在做官,长子叔玉袭爵郑国公,为光禄少卿,魏叔璘做到礼部侍郎,“武后时为酷吏所杀”。魏叔瑜做过豫州刺史,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与外甥初唐四家之一薛稷齐名。魏征的五世孙魏谟还当过唐宣宗的宰相。
魏征长子叔玉,后来一度差点娶长孙皇后的亲生最yòu_nǚ衡山公主,也是李世民发脾气那阵子给毁婚了。故事里设定他父母付了三万绢给他定下崔家小女儿,如果一定要圆一下情节“与史书相符合”,那可以继续设定崔家小女儿没过多久病死,当时幼童的死亡率确实是挺高的……于是魏家人财两空,魏征继续巴望给长子找五姓高门妇,一直又拖到自己临终前,也没能再买下一个。
长孙皇后死于贞观十年五月,她丈夫李世民悲痛万分,此后终生没再立皇后正妻,甚至妻子死后十三年内他的后宫都基本没再生育子女——唯一不确定出生时间的是他最小的儿子李明,其生母就是李元吉的正妻杨氏。李明之上的赵王李福,其墓志已出土,生于贞观八年,其时长孙皇后尚在。至于李世民的女儿们,按《新唐书公主列传》的排行,最yòu_nǚ第二十一公主是长孙皇后亲生。以上资料,目前还没有更新的墓志等能推翻,可待后世继续研究。
李承乾在母亲死后,与父亲和四弟的关系持续恶化,终于在贞观十七年,象小孩子过家家似的谋划了一场“杀父逼宫造反”。虽然没对皇帝造成任何实质性威胁,但是计划已经有所行动,不能无视。他还又拖了四弟李泰下水,最终兄弟俩一起被贬黜,剩下的唯一同母小弟李治成为最大赢家。他们的父亲李世民也因此事受到极大刺激,身体健康江河日下。
李承乾正妻太子妃苏氏,在史书上没留下多少痕迹。《册府元龟帝王部?庆赐》中有一条:“(贞观)九年正月甲申,皇太子承乾纳妃苏氏,宴群臣,赐帛各有差。”全唐文中还有《册苏亶女为皇太子妃诏》,从中知太子妃是“秘书丞苏亶长女”。《魏郑公谏录》卷五里有“皇孙载诞侍宴”一册,记东宫生子后“太宗幸东宫,置酒极欢”,群臣奏称中有“东宫先诞首嫡”的词句。《册府元龟帝王部?褒贤》将此事时间记在贞观十二年三月,从叙事习惯来看,这很象是苏妃为李承乾生下了嫡子。
但是他们夫妻俩的感情,恐怕难说有多好。那个时候史载李承乾在宠爱太常乐童(皇家音乐机构的少年员工)称心,“与同卧起”,二人是情人关系。后来称心被李世民怒杀,李承乾非常愤恨,“于宫中构室,立其(称心)像,朝夕奠祭,徘徊流涕。又于苑中作冢,私赠官树碑”,父子关系因此进一步僵化疏离。
李承乾至少有三个儿子,分别叫李象、李医、李厥。其中李象的儿子李适之,在玄宗朝做到宰相,也在那时候把死在流放地的祖父李承乾墓迁回太宗昭陵陪葬。当时李承乾妻苏氏连坟墓棺骸都找不到了,也是“招魂合祔”。记述此事的《唐故恒山愍王墓志铭》昭陵已出土。
平阳公主、她的丈夫柴绍、她的两个儿子柴哲威、柴令武,都是历史实有人物。柴绍于贞观十二年去世,追赠荆州都督,谥号为襄,唐人按习惯会称为他“谯国襄公”。
他的长子柴哲威袭爵谯国公,唐书中只说他做过右屯营将军,受弟弟柴令武夫妇谋反案牵连,一度被流放到岭南,又被重新起用为“交州都督(治所在今越南)”,死于任上。但近年也发现了柴哲威的更多材料,新疆吐鲁番南郊出土了一件唐永徽五年《天山县南平乡令狐氏墓志》,其中记载贞观二十三年九月,柴哲威的职衔为:“使持节西、伊、庭三州诸军事兼安西都护、西州刺史、上柱国、谯国公”,目前资料判断他是有唐以来的第三任安西都护,管辖范围是今新疆至中亚一带。
在韩国,还发现了“柴将军精舍草堂碑”,碑文记载柴哲威于高宗龙朔年间,以“含资道总管”的职务,参与了唐军征服朝鲜半岛的战争。由此可见,在唐高宗时代,柴哲威东征西讨,是很不错的方面大将,虽然不算太出名,也不辱没他父母的赫赫功绩。
相比之下,他弟弟柴令武较逊色。柴令武娶李世民第七女巴陵公主(显庆中追赠为比景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