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唐狼>第九章 好风凭借力

李复并不是第一关进入第二关的学子,但现在他是第一个进入最后一道帷幔中。

而彩灯前,不少学子还在苦思灯上的谜底。见李复掀开第二道帷幔踏进去,面露惊容。

“这是何地的学子?!这么快就进入最后一关了?”

“此人应该不是东都学子,东都中无非也就是那几位,从未听闻过此人。”

“我在这冥思苦想两炷香都未能答对,而他却是在这么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八道谜题,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周围注意到李复的学子,不禁议论起来。这朝阳殿擅长猜灯谜的也不是没有,有个别厉害的,虽算不上势如破竹,但也都猜对了六、七面。可也不像李复这样,闲庭信步般踏入最后一试。

李复并没有理会这些,掀开第三道帷幔,三道门扇出现在眼前。也未见学子监的儒生。

“难道是我过关的时间太快了?“

李复看着眼前空荡荡的大殿,喃喃道。

元宵会试乃是大唐一大盛事,学子监倒也不可能犯这种错误。这一关,应该是什么玄机在其中。不过,眼前这三扇门内也只有一张摆放了笔墨的桌案在里面,并无其他。

就在李复疑惑之际,从一旁的偏门内走出一位大儒。手中持着一卷黄帛。

“你就是李复?”

大儒看了一眼李复的腰牌,问道。

“正是学生。”李复行了一礼,道。

“随我进来吧。”

大儒一挥手,走向了中间的那间屋子。

“你能走到这一步,那今年元宵会试中首榜前十当会有你的名字,但具体名次是由太宰大人顶多。这是考题,写好了你就可以离开朝阳殿,等待放榜即可。”大儒将手中的黄帛放下,而后将走出房间,将房门关好。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结托东都儿”

“这!”李复打开黄帛,看清上面的内容后脸色惊变!

这首诗,对于李复来说太过熟悉了!

这就是挂在稻香村草堂中的那首诗!从李复记事开始,十几年了,就一直被悬挂在草堂之中。李复年幼学字间,曾问过夫子这首诗中的内容,而夫子却告诉李复这是首残诗,并未写完。而现在却是元宵会试最后的试题!

可就在李复临行前的那晚,夫子摘下了那卷沾满灰尘的诗句,提笔在上面补上了四行诗句。而后,长舒一口气。十几年来,李复还是第一次见到夫子流露出那么悲凉的神情。

“夫子,您到底是谁?”李复抬头望着南边的方向,那是稻香村的位置。昨夜夫子信中的原话是:“元宵会试之后,会有人接你入太庙中,见到酒祝大人,将《国策》亲手交予。且不要提起为师,若是酒祝大人执意问的话,就告诉酒祝大人:百花落幕,青莲独绽。”

从信中的内容不难看出,夫子和酒祝是相识的,且夫子是也并非梁州人士。不仅如此,夫子却还在信中让李复小心上官家…………..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待起长风时,东望不相负。”

黄帛上多了四句诗,这是夫子在李复临行前那一晚写在纸上的。

李复虽不知道夫子让自己来东都的用意,但肯定是和自己的身世有关,甚至极有可能,李复和东都的某位大人物有着极大的关系。而能让东都的大人物们注意到自己的,现在只有在元宵会试夺得名次,方才能在东都一举成名。夫子虽未曾说过,但李复自幼跟随夫子,有些事,不用说,李复也知道夫子用意。

……………..

……………..

不过短短片刻时间,一张墨迹犹新的黄帛出现在太极殿东侧的一处大殿之中。昏暗的烛火在殿中央的神坛上摇曳着,一阵风随着开启的殿门灌入。神坛上不少烛火被熄灭,而神坛前一位中年男子身着锦袍恭敬的立在一旁。蒲团上盘坐着一位老者,稀疏的白发上束这白色的丝巾。身着一袭素色儒服,。

“见过老师。”

中年男子躬下身,对着老者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坐吧。”

老者淡然道,依旧闭着眼。

中年男子扫了一眼,看着身下的蒲团,犹豫了下,坐在了老者的身后。

“他还是不愿意放下吗?”

就在中年男子刚坐下的时候,老者睁开了眼,语气虽然平淡,但目光却仿佛能洞秋毫,直视人的内心深处。

“老师知道了?”中年男子惊讶道。

“今日是元宵会试,你不在朝阳殿中待着,反而跑到我这太庙中来。想必是有他的消息了”老者站起身来,枯瘦的双手慢慢的将吹灭的蜡烛一根跟的点燃。摇曳的烛火并不能将大殿完全照亮,但老者还是坚持将所以的蜡烛点燃。

“老师明鉴,师兄他的性子毕竟还是要更洒脱些。而且,他与燕王的相交甚深。再者说,当年的事情,老师您也是知道内情的。”

中年男子沉默片刻,开口道。

“痴儿啊痴儿!说吧,那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片刻后,老者淡淡道。

中年男子闻言,并没有立即说话,而是将手中那张墨迹尚新的黄帛恭敬的递上前去。

这才道:“老师。您看。”

老者站起身来,看着黄帛上的诗句,沉默不语。

“杜直,你可知你师兄当初为何非要在元宵会试上夺得双试头魁才肯罢休?”

杜直,乃是当今三公之一太宰的姓名,眼前这位中年男子正是大唐当今太宰大人!


状态提示:第九章 好风凭借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