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玄幻奇幻>神罪大明>第四百三十八章 因果 十三

号角长鸣,伴随着雄浑的脚步声,无数的小黑点从四面八方密集而来,逐渐汇集成一线,然后犹如一股怒潮,恶狠狠地翻涌着,铺天盖地而来。

天空中,两只苍鹰尖唳一声,敛翼扑向明军上空,堪堪飞过大旗顶端,长翼一振,又复冲宵而起。

文安之勒马住缰,挥刀指向前方,大喝道:“左右布数阵,本阵布偃月阵,迎敌!”

旗鼓号令立即传下,三军立即行动起来,他们是久经沙场的闯军,布阵速度无比迅速,清军骑兵尚未冲至近前,长枪大盾已布下数重,后面弓弩手业已就位,箭矢斜指长空,只候将校命令,便可一触即发。

文安之提着手中战刀,冷冷凝视着远方扑来的清军,眼中变幻不定,他终究没有选择逃避,决定在保宁城下打一仗。

清军来势汹汹,可敌情并不明朗,如果像之前一样,仅仅被三千敌人吓退的话,川中明军将来还有何脸面见人。

当然,文安之不会为了脸面而让三军处于险地,他敢于一战,主要还是根据形势的判断,他不认为多尼和硕塞大军真的来到川东。

十多万大军的转进,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仅仅是后勤就可以把一支大军拖垮,除非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就是说清廷南灭永历只是一个幌子,荡平四川才是真正的意图。

可这可能吗?说出去无异于天大的笑话!

多尼和硕塞的主力绝对不可能转进四川,他们也无法坐视困在昆明的吴三桂不管,一旦主力大军离开云南,不仅云南各地会得而复失,吴三桂所部说不定会被李定国歼灭,清廷是无法接受这种结果的。

另外,文安之下定决心不退兵,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清军出现的虽然突然,但丝毫没有意义可言!

突如其来的清军想要干什么?救援保宁城吗?

这一点根本就说不通,保宁城一点战略价值都没有,清廷大费精力的争夺此地,简直就是吃饱饭没事干了。

如果说清廷是冲着明军去的,他们出现的那一刻,应该就发起猛烈的突袭,事实上清军威慑大于作战,他们推进的速度很慢,给人一种只想逼退明军的想法。

文安之对于清军的行动是百思不得其解,可既然清军有极大的可能是想逼退明军,那文安之就不能让清军如愿,他倒要看看清军到底在打什么鬼主意。

而面对大股清军到来,闯军诸将虽然感到不安,但也谈不上畏惧,何况文安之在军中威望甚高,将领们不管心里是怎么想的,表面上都认同他的判断,也没有人愿意第一个提出异议,因为汉王还生死不明,谁要是提出退兵,那一定会首当其冲成为蒙山军发泄怒火的对象。

明军不退,清军的威慑立刻转变为急攻,文安之却是浑然不惧,他亲自押阵,眼见得远处清兵如潮,蹄声如雷,他不受半分影响,沉稳有序的部署迎战。

在文安之亲自押阵之下,明军寂然无声,只是迅速而密集地按照命令排列阵势。

前方,一支千人左右的清军骑兵队伍呼啸而来,明明眼见前方偃月状的大阵中无数弓弩斜指,枪尖森然,竟然不见一丝停滞,事实上并非清军骑兵无所畏惧,而是在这样的冲锋阵势下,他们也停不下来,谁要是停下,先就要被自己人撞个人仰马翻踏成烂泥。

向前,唯有向前,死中求生!

近了,更近了,千余人的清军先锋队伍渐渐形成一个锲形箭头阵,笔直的向偃月阵心,也就是文安之所在的帅旗处杀来。

文安之脸上泛起了冷笑,三百步,两百步,一百步,眼看敌骑马上就要进入弓弩的有效杀伤范围,文安之一声令下:“放箭!”

随着“嗡”的一声,听得人心都发怵发麻了,本来是呼啸破风的尖利声音,可是因为千百枝箭一齐腾空,便形成了令空气震颤的嗡鸣声,仿佛一团乌云般,利箭迎空射去,箭速加上马速,双方恰可在箭矢最有效的射杀距离内重创敌骑。

不料,几乎与文安之下令的同时,清军狂奔如雷的骑兵竟然齐刷刷地提缰转向,文安之布的是偃月阵,形如半月,他们堪堪擦着一侧月尖,划着弧形绕向左翼扑去。他们是骑兵,岂有不发挥所长,偏与敌人硬碰硬的道理。

但是文安之也早已防到了清军骑兵可能利用马速声东击西的战术,明军左右两翼布的是数阵,密集的阵形可攻可守,清军骑兵洪流般冲向左翼,迎来的同样是密集的箭矢和长枪。

清军骑兵一路疾驰,人人侧举圆盾护住要害,第一拨箭雨虽也射倒了许多人马,但是因为他们是从敌军后阵擦其尾翼而来,并不是正面冲来,所以与明军挨的极近,正常情况下明军在短兵相接前至少可以射出三拨箭雨,这时已被减少成一拨,使得清军的伤亡减至最低。

前方千余骑兵其实只是引发敌箭的幌子,他们冲过去之后,紧跟其后的骑兵稍稍拨马,便与明军短兵交接了,仍然是片刻不停的向前冲,手中的刀枪只凭快马疾驰的一个拖字诀,就划断了许多明军将士的咽喉、胸膛。

明军不甘示弱,长枪交替刺出,上刺人下刺马,一旦有清骑中枪落马,阻得后面的同伴冲势一顿,便都做了明军的刀下之鬼。

想打仗不死人是不可能的,但是这种擦翼而过的打法避免了正面冲撞,却将伤亡降至了最低,三千余人的马队驰过之后,借着强大的冲劲,明军密集的阵形有了乱象,清骑


状态提示:第四百三十八章 因果 十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