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校长接着应该宣布和南怀瑾搭档的另一个数学老师,空缺!会议室就有了“嗡”的声音。好像一群蜜蜂飞过。当然这嗡的声音不是特别响。
“大家不要议论了,毕业班这么关键怎么会空缺语数这样的主课呢。要不你们哪个愿意担任,我可以表一个态,你愿意接这个班的数学课,今年的公社年度先进学校就报你!”赵校长说完就扫了会场一眼。
“赵校长,我是被你安排带毕业班的是不是也被你安排成了公社的年度先进呀?”南怀瑾调侃地问道。
赵校长不知道南怀瑾读书时就好辩论,曾经把师范的总支书记,校长都辩得哑口无言,最后投降认输。事隔多年后南怀瑾去看望当年的书记、校长他们都还提及这件事,容后再补叙南怀瑾当年的辩论史。赵校长不知道南怀瑾是个透明的人,听到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说了这句话还是愣怔了一下,没有接腔,心里想小小年纪的……
其实南怀瑾当时根本就没有把先进这些光荣称号当回事,看赵校长无能的样子调侃一下,只不过说了好玩而已。
校长布置完新学期的工作就散了会。散会后喊南怀瑾等一会儿。
南怀瑾就留了下来。赵校长对南怀瑾说:“学校条件差,到今天都还没有给你搞个欢迎仪式就上了班,中午到我家去吃个饭。算是表达我的歉意。”
“行唦。”南怀瑾那时还不会客套就爽快答应了。
在当时所谓的送旧迎新是非常简单的,一般就是几个人坐在会议室里领导介绍一下新同志,有时复杂点的就把领导班子成员介绍一下。
像现在就是赵校长把学校的老师向南怀瑾来个全面介绍,南怀瑾也记不住。下次看见了这个同事,人家叫得出你的名姓,你却不知怎样称呼别人,那多难为情。所以单位人多的,迎新一般只介绍新同志,免得尴尬。让新人慢慢去认识老同志。这又有一比:一个大单位来个把新人,好多人认你一个,优势在人家,你却要认识许多人,你又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所以被认错,被叫错是很正常的。
南怀瑾后来当了一个学校的副校长。有个应届毕业生到学校当老师,半年后举行婚礼,南怀瑾就被这个新教师很正式地邀请了两次,这两次新郎官都是拎着酒拿着烟到办公室请的。南怀瑾感到很意外,怎么请两次?礼物又是一模一样?第二次是对第一次礼品太轻的补充?
这事过去好长时间,在一次和另一个副校长聊天时,另一个副校长问南怀瑾哪个新老师结婚时请了南怀瑾没有,南怀瑾才问怎么啦?那副校长说:“不说按惯例拿礼物来请,就是拿包喜糖来请也可以,万一连这也不愿意的话带个甩信也要告知我呀。”
南怀瑾隐隐约约觉得这事似乎和自己有关,可当时没有想明白。直到有一天那个年轻老师找南怀瑾签字,南怀瑾就善意地提醒他怎样为人处事,那年轻老师一头雾水。南怀瑾只好点明结婚发邀请帖的事。那年轻老师说:“我请了他的,他却没有去,我还以为他对我有意见呢。”
南怀瑾当时是既好气又好笑。这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分清他们两个副校长!
中午放学了,赵校长就到南怀瑾的寝室兼办公室喊南怀瑾去吃饭。
赵校长和南怀瑾的寝室只隔一堵墙。
那时的学校都是一样的,如果是两层楼的话,一楼是教室,二楼就是教师寝室兼办公室,楼板是用寸板铺的。一间教室大的面积在二楼就隔成六间房,是筒子楼。这六间房的中间一间两边的隔板是分板子做的。有些木板是松木,中间有结,那结很容易拿掉,这样两间房就透明了。所以那时的报纸就起了作用,主要用来糊墙。免得别人偷窥。纸是包不住火的,同样纸也是包不住眼睛的或者是挡不住眼睛的。
南怀瑾那时还小,对男女之事还是一种朦胧中的向往,总是提不出一个具象来,就如同一个普通农民刘姥姥怎么也不会相信一个茄子会费那么大劲弄了吃一样,尽管好吃,但太费事。
南怀瑾和赵校长是邻居,所谓赵校长喊南怀瑾就是赵校长一出门就可以进南怀瑾的门。
学校的老师基本上是半边户,寝室更大的作用是用来办公或者下大雨回不了家临时住一下的处所。像赵校长家就在学校旁边一百米左右的地方,就是下大雨他也是可以回去的。南怀瑾到赵校长寝室坐过一次,也就是报到那天进去的,看见赵校长的一间寝室里有一个不宽的中人床。床上的棉絮还捆扎着,上面铺了一些报纸遮挡灰尘。南怀瑾当时还有些奇怪,后来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