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作《师道官路》在本周获得网站热门推荐,敬请关注!
------------------------------------------------------------------------
杨柳小学是一个开放式的校园。在最下面是一排有十间教室的二层教学楼。楼下是教室,楼上是教师寝室兼办公室。只有一间半教室大的地方作了学校会议室。
然后是在一侧一栋平房,这栋平房也是教室。这栋平房是和前面的教学楼垂直的。在这个平房和教学楼之间有空隙,大约三丈多宽,就是人们往来的通道。平房面对的是学校的操场,这操场是平山造成的,所以和教学楼二楼基本等高。也就是那个平房教室在正面看和教学楼一样高。
学校操场的另一面和平房教室相对的就是一个较大的公共厕所。这个公共厕所也是和教学楼垂直的,只不过在离教学楼很远的地方,因为是旱厕,所以味道比较大。
操场的另一面就是一个高坎。大约有两丈高。在高坎上住了一户人家,这个家就是韦大爹的家。
韦大爹一生育有五子二女。这五子已有四子长大‘成’人,就只有一个幺儿子还在读高中,参加工作的四子都是雎县的一些要害部门的潜力股。老大已经是一个公社的书记,老二在一个大局里当副局长,还有老三是县府的一个首前途不可限量。老四差一点,在县人大给人大主任当车夫。
二女也都参加工作,分别嫁人了,而且嫁的也是雎县豪门。
这个家庭是当地的所谓望族。而且是外来户。
杨柳小学的位置是一个大姓聚集的地方,这个大姓就是姓易的多,所以这里就叫易家场,雎县山区稍微平坦的地方就聚集了一些人家,这个地方往往取名叫什么坪,什么场,或者什么冲,什么湾。
南槐瑾刚来时就见这栋房子占据着学校的中心点,而且一直没有住人,南槐瑾来了快两个月了,这门一直锁着。据说韦大爹原先是在雎县的一个国营大厂里当了个官。
韦大爹年轻时到易家场来玩,看中了这块地就做了一栋干打垒的平房,那时杨柳小学还没有建。
等到杨柳大队想在这建学校时,易大爹的房子也已经有上十年了。在这建学校就有三户农家要动迁,另外两家就搬走了。易大爹不搬,这时的易大爹也快退休了,但在县里还有些人脉关系,几个子女也逐渐得势,他不同意搬,杨柳大队和河州公社也把他没有办法。就让这栋房子据学校而中矗立着。
好在杨柳小学是依山而建,所以这栋房子也是在平面状态下的中心。只是对学校开山修操场造成了麻烦,不能把操场扩大。
在易大爹的屋后二十几米的地方就是学校后勤的区域。付老师工作和起居就在那栋房子里。这栋房子也是平房,和最下面的教学楼基本平行,但因山势的原因略有倾斜,如果把两栋房子做延长线的话,一定会在很远的地方相交。
南槐瑾到了这个学校就有些想不通,这易大爹是在外面工作的,第一怎么会选中这个地方做房子,交通也不方便。第二,现在建学校,一般家户人家的工作还是好做的,那时补偿虽然不高,但你用动迁费再做一栋新房子还是足够的。所以工作都好做。
那时也没有什么钉子户之说。可是易大爹就是建杨柳小学的钉子户。
大队和公社干部找易大爹谈了多次,易大爹就是不松口。最后,就成了这么个格局。
这些都是听学校的同事只言半语中南槐瑾归纳出的大致情况。
每次南槐瑾站在自己房间的窗户那里看着易大爹锁得紧紧的门就在想,这固执的老头之所以这么固执,一定有他的原因,只不过自己不知道而已。
据说后来易大爹退休了,也是在城里住着。只是过年时一大家人,还专门请人挑着大担小担的各种东西来这里过年。人家候鸟到一个终点站还要居留一段时间,他们一家一般腊月二十六易大爹老两口先回来,然后子女就逐渐向中看齐。腊月初四,子女一个个逐渐出去上班。
到正月十五又一起回来,正月十六就除二老外又走的干干净净。二老到了正月十八以后,会在一个晴朗的日子也打起背包出发。有时候会有一个儿子回来帮忙,也许是早都商量好了的。
易家场的老百姓对韦大爹一家回来过年是持欢迎态度的。韦大爹是见过世面的人,外面关系广。易家场的老百姓遇到什么灾呀,坎呀找到韦大爹,或者韦大爹知道了绝对施手相援。尽心尽力,易家场的人有口皆碑。这时他们回来了,请他帮忙或者拿主意或者感谢曾经的帮忙,都会借这个机会登门造访。连远路都不消走的。
韦大爹家里出人才,个个逐渐得势,但韦大爹从不恃宠而骄,为人谦和。荷包带的易家场的人见都没有,都是和男人女人分享了的。易家场的人还可以在韦大爹那里见世面。你要是到韦大爹家里去坐会儿也会被韦大爹老两口热情招待。就是他的子女回来了也是对乡党热情有加。
所以两老在家也不寂寞。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好多朴实的农民杀了年猪会连自己都舍不得吃的肉送一块两块来。还有平常晒得干四季豆,干茄子,带壳的花生和自家产的葵花瓜子,南瓜子等。来的人也不会空手而反,什么糕点糖果点心,鲜果等等都有回礼。
有的认为关系还可以的还把韦大爹请去吃血花。这是雎县的一种风俗,就是在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