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明末立志传>第十二章 指挥使

从女真部落回来不多久,也就不到十天,那辽东镇守太监张晔所说的好处,便来了。

先到的是一艘五百料大船,所谓五百料就是能装五百石大米的船,古代人在技术方面非常实在;衡量的标准统统都是和大米有关。

这五百料大船长约二十五米,宽约六米;比起这艘艨艟巨舰来,之前拨给的那两艘小家伙简直就是舢板。

而且最要命的是这艘船是三个桅杆的。

一个桅杆的船能出洋到近海岛屿,两个桅杆的船能去鸭绿江口;至于这三个桅杆的船,沿着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再走一遍的问题都不是太大。要知道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船队里面最小的就是这种五百料船了。

船上装备有佛朗机炮十六门,在船头有一大炮,李刚并不认得,看上面的铭文赫然写着:洪武三十六年制

这大炮是铜铸的,大概算得上是建国初期的珍贵文物了。

李刚心中暗暗下了决心,将来就是让海盗给干沉了也坚决不开这门老爷炮。

多扩充的那一百营兵早就开始训练了,到现在差不多已经可以熟练上手了。当然这些营兵或多或少都和现在在营里当差的家伙们有些联系。

李刚实在是用顺手了手下这群家伙。而且在这个年代,干这等事情,往女真部落走私,怎么想也得是有点自己人的关系才敢放手。

就李刚和他手下这群人干的事,根据大明律来说,早就够掉脑袋了;不仅得掉了脑袋,而且还得连累全家人发配到烟瘴之地。

“好歹得雇点舍不得去衙门里面自首的人啊。”

李刚开始觉得早先靠亲兵走私的想法很是幼稚,像他这种外来户,在本地招募的这些穷军汉,说是亲兵,能亲到哪里去呢?

他的五十亲兵,已经被他当作纯粹的战斗兵来培养了,一个星期操练两次,中间间隔去打铁。

在李刚看来,打铁是一项非常有助于军人气质培养的运动,值得在全营推广,当然守备大人自己是不会去打铁的。

理由?守备大人劳心过重,需要休息。

在这个指导思想下,目前营兵中已经形成了一个若隐若现的派系:登莱集团。

李刚现在还没有意识到,这个登莱集团在他的人生中会有怎样的作用,在明末的历史舞台上是何等角色。

千料大船到岸之后大约二十多天,天气已经开始有些炎热的时候,升官的圣旨也到了。

指挥使已经是三品武官了,虽说眼下明朝是文贵武贱,但是规矩还是没有变,这圣旨卷轴分明为镀金铜轴。

“诰授李刚指挥使。”

明朝,包括以后的清朝,官府行文都是有讲究的

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赠予爵位名号时,皇帝命令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以上授诰命,称诰封;六品以下授敕命,称敕封。诰命与敕命形如画卷,轴端一品用玉,二品用犀,三品与四品用裹金,五品以下用角,诰命针对官员本身的叫诰授;针对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时,存者叫诰封,殁者叫诰赠。

这些封建主义的东西,说实话在拉拢人心上还是很有效用的

接过天使递过来的官服、印信、告身、腰牌,当然还有圣旨之后;这李刚满脸堆笑道

“小兄弟,辛苦了。”

“张公公早就说了,小李指挥使自己人。”

第二日,按照惯例,应该摆酒庆祝,李刚一早就换上了自己的那一身官服。

明朝武将一品二品是狮子,三品是虎,四品是豹,五品是熊,服色四品以上是大红,以下是青;这次升任指挥使补子和服色倒是都没变,但是这衣服的材质和腰牌的材质却大不同过去。

单说这腰牌,这腰牌材质为铜质镀金,形如伏虎,正面是辽东都指挥使司,背面刻的是指挥使,在指挥使三字边上旁开一指头距离刻着李刚二字。

最惊奇的是腰牌上还有细刻的猛虎微雕,作为辨别真假的暗记,不仔细摸一摸都摸不到。

至于这衣服,李刚倒是对纺织不甚了解,只是就面料来说,明显和之前那一身不是一个材料。

这个缘故大约在于武官当上指挥使,颇似文官当上了知府,秀才考上了举人,商人得了店铺当了坐商,农民攒够了一粮仓的粮食——他也不用行守备事了,可以正大光明的当这个备倭守备了。

吃饭之前,照例是要骑马夸官的,这个可以说是明朝的一大恶俗。

本来夸官这种事情,是给考科举的状元们搞的,

状元郎们骑着高头大马(一般得是纯白色的),后面跟着一群人在哪里吹吹打打,还要捧着圣旨,路上的人不管是干什么的都得跪着迎接。

哪怕是当朝阁老遇见这个事情,也得跪着,跪的倒不是这个毛孩子,是圣上求贤若渴的思慕之心,是学子们究天人之道的勤奋之心————当然似乎有这个传统以来,还真没哪个阁老跪过,老家伙一把年纪了,还要出这个洋相?早躲起来了、

来围观的都是老百姓,尤其是有孩子要读书的那种。

后来这个夸官三日又扩大到了状元的同年们那里,新任的县太爷也要夸官三日。

怎么个夸法呢?这县太爷也没什么圣旨可以供着,更没有白马可以骑;只得叫衙役们这三日在衙门里喊威武,白天里敲锣打鼓围着城里转两圈。

状元们夸官,有一个政治宣传的目的在,科举中差点落败的县太爷们在那里夸官,这大概都是十年寒窗无人问


状态提示:第十二章 指挥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