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好卷子之后,他便开始看内容。
由于大宋的科举是采取糊名制的,而且题目经过专人誊抄,所以主考官整日里看见的卷纸以及笔迹什么的几乎都没有什么分别。这种千篇一律的东西有一个坏处,就是让人看着看着就心生厌烦之感。所以,后面阅卷的考题往往金榜题名的概率小于前面的。
不过,此时的韩忠彦心中却没有丝毫这样的感觉,他简直就是小宇宙爆发,斗志昂扬。
但是,随着他看题的深入,就开始越来越皱眉了。因为这份卷子的第一题,也就是关于“青苗法”的这道题简直是太普通了。这个考生的思想是很鲜明的,就是坚决肯定“青苗法”,觉得它很好。但是,从这篇文里,除了赞扬“青苗法”,你就再也看不出任何其他内容了。“青苗法”具体应该怎么实施,没说;“青苗法”实施的范围和时间证明选择,没说;“如何去预防“青苗法”可能造成的贪墨舞弊,也没说!
若不是许将特别为难的,看见了这样的答卷,韩忠彦最多就给了中等,让他及第,只不过名次和那位声名远播的孙山先生差不多。
直到看完整道题目韩忠彦也没有找出这两点来,他就开始挠头了。他不明白这样的题目许将为什么会如此为难。苦思良久,他还是没有找出所以然来,只好讪讪地回过头来,问道:“许公,这张卷子可有什么为难之处吗?依我老韩看来,中与不中应该在两可之间吧,不知道许公为何为难呢?”
许将微微一笑,道:“韩公何妨再看看那诗赋题,等你看了诗赋,就知道原因所在了!”
韩忠彦差点再次噎住,心下又是一阵郁闷,原来许老头是要他看诗赋题,他竟然在策论题上花了这么多功夫,实在是太过无谓了。
于是,他又再次转过头去,开始品读那首诗赋起来: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读第一句的时候,他还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稀奇的,但当读到第二句的时候,忍不住拍案叫绝起来:“好诗,好诗!”然后,他马上反应过来,策论如此平平无奇,而诗赋却如此光彩夺目,总判分就有些犯难了。
他有些小心翼翼地问道:“许公以为这张卷子应当如何评判呢?”虽然他很想痛痛快快地告诉许将一个答案,但面对如此怪异的卷子,他还是十分为难。为了不被许将在内心里嘲笑,他还是决定把皮球重新踢回给许将。虽然他觉得这也有点丢人,但他一向以在许将面前不大丢面子为目标。这根本就不算什么。
许将轻捋下巴那一缕修剪得十分美观的胡须,笑道:“韩公,我老许要说一句不甚得当的话,韩公听听就好,可不要往心里去啊!”
韩忠彦有些急切地说道:“许公但说无妨。我老韩这点肚量还是有的。”
许将回过头来,缓缓地说道:“我以为,此次科考,虽然你我二人被指为主考官,但其实我等只是提线木偶而已,真正的主考之人,另有其人。”
许将一言既出,韩忠彦双眼睁大,他的确有点被这样的提法吓住了。要知道,他和许将二人一个是当今副相,一个是当朝吏部天官,都是实力派的重臣,,又有谁敢把他们当作提线木偶?
“你,你,你此言从何说起?”他嗫嚅地问道。
许将摆摆手,笑道:“韩公不必紧张。今日的话,乃是我对你的推心置腹之言,出我之口,入你之耳,若你觉得不对,尽可一笑置之,切不可外传啊!”
韩忠彦见许将一副知心朋友说悄悄话的模样,很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忙拍着胸脯道:“许公说哪里话,我韩忠彦岂是那等爱说闲话嚼舌根的小人!你尽管放心便是,你今日所言,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再也无人会知悉了。”
许将见韩忠彦就差赌咒发誓了,便点点头,说道:“韩公德高望重,你的话我岂有信不过的!我所说的那个提线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圣上啊!”
韩忠彦一个坐立不稳,差点从椅子上摔了下来。半晌,他才缓过劲来,颤巍巍地说道:“许公,话可不能胡说,你这般说,有何根据?”
许将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鄙夷之色,脸上的表情却丝毫不变,道:“韩公,你想想。自我大宋立国以来,可有知贡举连出题的权力都没有,委派了知贡举之后,还要委派专门的出题官的?”
韩忠彦摇了摇头,说道:“没有!”
“可有考场之上,除了知贡举,还要专门委派监察之官的?”
“没有!”
“可有考试结束之后,又委派了如此众多的阅卷官的?”
“没——没有,许公,听你这么一说,我竟然也有点被你说服了!佩服啊,你许公不愧是我国朝金口。怪不得当年出使西夏,能把他们说得哑口无言!”
韩忠彦终于被说服,佩服之下,再次提到了韩忠彦这辈子最得意的一件事情。年轻的时候,许将曾经出使西夏,凭着自己一张铁齿钢牙,愣是把满朝西夏文武辩得无话可说。他日后仕途通达,不能不说和那件事有着莫大的关系。
许将眼中得意之色一闪而逝,淡淡地说道:“韩公,咱们再把话题转回到这份卷子上,就不难发现一个判卷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