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吴王李恪离开之后,并未直接回府,而是来到了后宫一处偏僻的宫殿。此宫殿地段较为偏远,并不在后宫嫔妃寝宫范围内,正是杨氏所居之地。杨氏原是李世民弟李元吉之妻,十分美貌,李世民诛杀李元吉之后,便将杨氏安置在后宫之中,后来颇为得宠。
杨氏此时抚摸着小腹,她在宫中待了多年,眼见皇上一年年老去,自己却一直未孕,这也是她一直耿耿于怀的心结。谁料上天眷爱,如今终于有了身孕,她自然欣喜。而且她也曾向多位御医打听,腹中胎儿多为皇子,所谓母以子贵,得子便有了终身的依靠。
“姨母可好?”李恪进门后便行礼问安。这个杨氏,与吴王李恪生母杨妃,原都是隋炀帝之女,故而李恪向来以姨母称呼杨氏。
杨氏见吴王上门,客气笑道:“恪儿,今日怎么得闲前来?是不是你母妃有事让你前来找我?”
李恪遂寒暄几句后,说道:“姨母,今日父皇让太子与我等人游园赏花,你猜发生了何事?”杨氏摇头道不知。李恪又道:“你可知那才人武媚?”
“她?”杨氏听到武媚之名,顿时关注起来,问道:“这个武媚便是一个狐狸猸子,之前就因在你父皇面前施媚争宠,被我教训过一次。你父皇后来也命她殿前侍奉,犹如宫女身份,不再临宠。你不提起,我倒险些忘记此人,今日你等赏花又关她何事?”
李恪一笑,说道:“姨母你有所不知,今日太子游园,经过桃花林之时,恰巧遇到武媚,还有她旁边一位叫称心的宫女。看得出那太子对二人美色颇为垂涎啊……”
“好个狐媚妖女,勾引皇上不成,便再勾引太子!看来上次掌嘴警告还嫌不够,看我这次如何教训你!”杨氏恨恨的说道。
李恪道:“姨母切勿生气,听我道来。我觉得此事只要我们善加利用,便对我们颇为有利。”杨氏不解,便问:“此话何解?”李恪又道:“姨母自然知道,多年来我们一直和太子不甚和睦,如若他日太子登基继位正统,我等必定无法自保,甚至难得善终。太子深得父皇欢心,如无大错,必然无法撼动其太子地位。想那武媚是父皇才人,今日太子虽然对二人已生爱慕之心,但并未行任何僭越之事。只要今后我们严加关注,甚至可以推波助澜,只要抓住太子僭越的真凭实据,我想到时父皇必定大怒。我再联络朝臣罗列罪证,弹劾太子,即便不能将太子废除,也能让父皇对太子心生不满,产生隔阂。”
“如此甚妙!”杨氏点了点头,十分认可。
李恪继续说道:“只要撼动了太子在父皇心中的地位,姨母也可趁势多给父皇吹吹枕边风。之前就听闻父皇有意立姨母为皇后,只是因为群臣阻拦而作罢。如今姨母身怀龙裔,只要能将他李承乾拉下太子之位,姨母便可母以子贵,再让父皇重提立后之事,我想众臣便不会再阻止。只要姨母当上皇后,子以母贵,他日我这位皇弟必将当上太子。”
杨氏心中一惊,李恪所言正合她意,只是她未曾想到这个吴王如此善于权谋。她心里也当然清楚,李恪此次前来,告知太子之事,而且谋划如此之深,自然不会只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个吴王何尝没有觊觎太子之心?她心里当然清楚,只是此时并不方便言明。
于是她道:“素闻恪儿文武皆精,机敏多谋,方才所言,正合我意。只是我所怀皇儿,是皇子还是公主,现在还未可知。何况皇上日益年老,我儿定于那太子之位无福。恪儿你母妃与我是姐妹,自然相互扶持,姨母我并没有什么更多的野心,只求能在宫中安稳度过余生。而恪儿你则不同,皇上次子早夭,你是第三子,又是庶长子,皇上曾多次夸你英果类己,他日如果有机会能扳倒太子,你自然就是最合适继承太子之人。无论是姐妹情谊,还是多年来你对姨母我的照拂,总之姨母我也一定支持你。”
李恪道,“多谢姨母心意,不过此事言之还尚早,当务之急,便是姨母和我同心协力,寻机扳倒太子才是。”
……
再说魏王李泰,便是李世民第四子,也是长孙皇后嫡生第二子(第三子便是晋王李治)。李泰此时已经回到魏王府,正坐在殿内,旁边站立着一位中年男子。这么中年男子叫杜千乘,是魏王心腹,现职魏王府司马。
“魏王殿下才华横溢,聪敏绝伦,文治向来为陛下推崇,陛下也特许殿下在府邸设置文学馆,自行引召学士,开年陛下更是应允殿下主编名著《括地志》。殿下您深得朝臣赞许,百官皆倾慕殿下英明而来投靠,殿下当下之声名和在朝官中的拥护度,丝毫不逊色太子。依殿下刚才所言,太子已对武媚和那名叫称心的宫女生情,我建议殿下应努力促成此事。一旦太子与武才人来往过密,殿下便可见机掌握实据,以此打击太子声誉。只要太子失势,魏王便可趁机上位。”这位中年男子娓娓道来。
“千乘,话虽如此,不过朝中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房玄龄、魏征等,可都是支持太子一边,就说这吴王,尚且有曾文本、程怀亮的支持。我门下官员的确不少,可在朝堂之上能说上话的并没几个,而且大都是文官,并无实权。我能到亲王的位置,不过也是仗着父皇的宠爱,以及嫡出的身份罢了,我看今日之事,还是暂且按兵不动为好。今日回来途中,我见那吴王奔着杨氏处而去,我估摸着,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