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大宋权相>第八十三章 十面埋伏
从山上推一块大石头下去,都能砸出一片血肉地毯,更有一群又一群的幸运儿被开花炮弹击中,那更是被炸得尸骨无存或者直接飞上天了。

“嗖嗖嗖嗖……!”贾老贼精心炮制了专门用于山地战的掷弹筒也开始威,三百多门掷弹筒从山涧的对面抛来一枚接一枚的大号手雷,差不多每一枚大号手雷炸开,都得有好几个蒙古军士兵惨叫着摔倒在血泊中——号称最纯粹蒙古铁骑的阿里不哥军骑兵在平原上确实纵横无敌,可是到了菩萨心肠一般的贾太师和子聪大师精心为他们布置的战场上,那就只有象猪牛马羊一样任由宋军火器宰割的份,只可惜宋军将士对鞑子肉和色目人的肉基本上没什么兴趣,这些两脚猪羊只能便宜虎狼野狗,否则贾老贼又可以再节约一大笔犒赏三军的开支了。

付出无数鲜血代价,蒙古军大队好不容易冲出宋军的火器阵,可来路上的多段道路又升起火头,再次阻断了蒙古军撤退的道路。刘太平欲哭无泪,正要催促全军舍命向前,两旁山上忽然又火把通明,无数满脸涂着古怪色彩的少数民族宋军弓箭手站了出来,为两员大将,正是恨蒙古军入骨的水西头人阿榨、阿里兄弟,西南方言叫嚷间,密密麻麻的箭雨顿时又铺天盖地的落到蒙古军队伍头上,这些渔猎民族出身的少数民族宋兵精于弓箭,射出来的羽箭不仅又准又狠还带有剧毒,每一箭落下,基本上都能带走一个蒙古士兵的生命,直射得蒙古军队哭喊震天,惨叫不绝,阿榨和阿里兄弟则在山上载歌载舞,高喊汉彝一家亲。

贾老贼的心肠确实是不只一般的歹毒,从第一支伏兵起攻击的地方一直到长宁山,贾老贼竟然布置了十路伏兵!虽说为了把阿里不哥军的主力引进这十面埋伏的战场,宋军在佯败撤退的路上付出数千军队的惨重代价和搭进一座粮仓,让贾老贼暗暗肉疼不已,但真正到了这一刻,贾老贼却又觉得这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了——以张钰为,文天祥、张世杰、阿术、杨亮节、阿榨兄弟、播州杨邦宪、思州田景贤和邛应九路伏兵前堵中截,后面还有贾老贼亲自率领的大军追赶,直杀得蒙古军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而在长宁山附近,吓得魂飞魄散赶来接应的刘整军则被宋军第十队凌震军拦住,凌震的队伍虽然不多,士卒却个个精锐无比,除了早在鄂州大战时就已成名的虎锐军外,还有贾老贼从泉州带来的、单兵战斗力无比强悍的六百少林僧兵,另外再加上贾老贼只给虎锐军装备的多管火枪,刘整的军队虽然也是阿里不哥军绝对精锐,却也拿这支军队无可奈何了,刘整父子即便急得痛哭失声,也只能看着他的蒙古铁骑纷纷倒在宋军火枪枪口下,看着南方的熊熊火光而束手无策。

残酷的伏击战从二更时分一直打到第二天黎明,靠着奋力死战,身中数箭的刘太平勉强杀出重围,川北四万户中,纪袤惨死在乱军之中,被自军战马活生生践踏成肉酱;张札古带被阿里亲自用毒箭射中,虽然及时剜去伤口肌肉,却也重伤昏迷,最后被爱将倒刺沙背着杀出重围;奥屯世英也带了伤,不过最惨的还是耶律重机,这小子耍小聪明换上普通士兵衣服,带着十几个亲兵步行爬山逃命,却极为倒霉的遇上了播州宋军——更倒霉的是,他撞上了播州宋军中的苗族士兵,听不懂他叫嚷的汉语又恨色目人和蒙古人恨得牙痒痒,结果就很不幸的被生擒后点了天灯,甚至都没机会到贾老贼面前磕头求饶。值得一提是,混战中,凌震率领的宋军差点就可以宰了刘太平的,结果慈悲为怀的南少林僧兵想要生擒他,就收住了已经砸到他天灵盖上方的僧棍,刘整的小儿子刘垓乘机把一个亲兵推过去挡住少林僧兵,自己则乘机背起重伤的刘太平逃命,凭借这层关系,刘整和刘太平之间的矛盾大为化解。

主帅和川北四万户尚且如此凄惨,就更别说普通的蒙古士兵了,刘太平带出利州的五万大军,活着逃回利州城的还不到万人,其他的大部分死得千奇百怪,有被砸死的、射死的、刺死的、烧死的,被炸死被火枪打死,还有被友军人脚马蹄活活踩死的,长宁山山道旁边的山涧中尸积如山,无数溪流为之断流,无数伤兵在山涧尸海中翻滚呻吟,哀嚎遍野。再剩下的小部分在贾老贼的格外开恩下被准许投降,只有极少士卒翻山越岭得以逃生。

血战结束,奋战了一天一夜的宋军甚至没有机会休息和打扫战场,马上就在贾老贼的亲自率领下兵利州城,将元气稍存的蒙古败军包围中在利州城中。至此,张钰提出的在利州城下歼灭川北蒙古军主力的战术基本完成,蒙古军在川北一带已经无力与宋军抗衡,如果阿里不哥军的凤翔路援军不能及时入川,剩下的就是被各个击破的凄惨命运。鉴于以上情况,累得筋疲力尽的贾老贼不敢休息,召集众将重赏张钰之余,贾老贼又说道:“为了防止阿里不哥军再度入川增援,导致川北战事迁延日久,所以本官决定,派一支小股部队化装成蒙古败军,深入凤州境内,烧毁大散关栈道,切断鞑子的入川大道!”

说到这,贾老贼环视一眼疲惫不堪的众将,沉声说道:“虽说张札古带的主力已经被消灭和包围,但凤州境内仍然有相当数量的鞑子军队,这个任务还是有些危险,所以本官也不直接点派人手了,你们自己自告奋勇——谁能完成这个任务,他就是大宋收复汉中的第二功臣


状态提示:第八十三章 十面埋伏--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