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安国因为一直反对汉武帝的对匈奴政策,从位至三公,直接被贬到了地方,随着朝中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一个个先后得宠,又先后被杀,韩安国也算是看透了,他便一直呆在太原郡,不再想着返回朝堂做官,因为,他在太原郡总是会最先响应金知蝉提出的所有政策,便被当时看不惯儒生们戏称为金系官员中的‘中将军’。
金系前后左右中五将军,中将军是韩安国。
‘前将军’自然是宁成,随着匈奴人隐身于漠北,金系官员也纷纷离开了边郡,到中原各地担任郡守。可唯独就只有宁成和朱都两个人留了下来。
宁成依然还是留在了定襄郡,因为此郡相较其他边郡而言,没有明显利于防御的地利,因此,定襄郡守卫边郡的士兵人数只减少了三分之一。除了代郡之外,定襄郡是守边士兵人数减少最少的一郡。
朱都也只能算是‘后将军’,毕竟他在金系官员李是出仕最晚的,而且,他也没有能够捞到什么军功。因此,他也是五将军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封侯的。朱都现在还在继续担任雁门郡的太守一职。
这个位置对他来说,干得就非常轻松,雁门郡有雁门关挡在北疆,再加上这些年修建起来的长城,即便郡中的边军已经被大幅度削减,只要朱都自己不犯傻,不松懈,匈奴人即便再次大举进攻,想要直接突入雁门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朱都在任的时候,一直在暗中加强雁门郡东西两郡界的防务。同时,他暗中按照金知蝉的吩咐,在沿边各县暗中施行保甲制度,大力发展民间组织,让沿边各县的百姓拥有一定的自保能力。而且,定襄郡和雁门郡也都在郡中大力发展牧场,饲养战马。
有太原郡的屯田做保障,两郡也才有底气这么做。对此,汉武帝并未制止。漠北之战,大汉军队虽然取得了极为辉煌的胜利,士兵战死的人数也大为减少,可是,战马的损失却太惨重了,从最高保有量的十余万匹战马,到战后一下子缩减了近七成。
因此,边郡郡守能够主动把精力放在养马上面,汉武帝高兴还来不及呢,他又怎么会去反对呢?朝中的儒生大臣反对此事,也只能被搁置。
而传闻中的另外两个将军,分别是‘右将军’右将军和‘左将军’铁平。
金系官员中,还有一个被戏称为将军的人,是公孙厚乐,他被戏称为‘女将军’。为什么会叫他女将军呢?因为,时人都明白,公孙厚乐之所以到现在还能把身上的那个关内侯好好保存着,全都是托了金知蝉的福,更何况,他当初得到这个爵位的时候,不也是金知蝉给他的建议吗?
因人成事,而且,还是靠一个友人的妻子,他被称为女将军,已经算是那些儒生们口下留德了。
当然,这些乱七八糟的称号目前也只是民间在流传,汉武帝即便有所耳闻,也只是当做笑话来听的。
不过,所有人都不知道,也许,这些乱七八糟、明显有着挑拨离间之意,且带有侮辱性的称号,在传播的过程中,看不惯金知蝉和金系官员的儒生们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实,这些称号却并不是儒生们起得,而是金知蝉自己编的,并且暗中派木栋让手下假扮成儒生,在齐鲁地区传播开来的。
目的只有一个,自污,并且,让儒生们主动与金系官员们对立,并发生摩擦。
功高盖主,名震天下,这八个字,按说,原本与金知蝉这个女子应该是不沾边的。
可是,随着这七年的发展,东莱郡,以及北海郡和琅琊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变化之大,就连金知蝉自己都难以想象。金知蝉不得不这么做,来逐渐削减刘彻可能对他产生的戒备之心。
如今大汉东部地区,齐国的临淄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荣光,她不再是东部地区的商人云集之地。东部商旅们现在都把重心放在了青鸟港。
元鼎二年,当青鸟造船厂第三批五十艘各式海船相继入海之后,汉武帝便立即将不其县周边区域单独从胶东国划了出来,新设一郡名为青鸟郡。
青鸟郡不但从胶东国划走了一部分属县,也从琅琊郡划走了一部分属县。为此,胶东国从琅琊郡的身上得到了补偿。历史上的琅琊郡至此被连续削减了两次。
汉武帝派来的探子自然看出了青鸟港巨大的利润,如果继续把该港留在胶东国,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对此,胶东国国王刘贤也积极主动的将不其县和附近的几个县上交给了朝廷。
临淄城不但被青鸟港赶超,还被东莱郡郡治掖县、北海郡郡治剧县、琅琊郡的郡治东武县说赶超,在东部只能排到第五。
而胶东国之所以没有能够像三郡那样大幅度发展起来,这都是金知蝉和铁平故意控制的结果。
原因很简单,一个国如果发展的太过迅速,对铁平这个国相自己,对胶东国国王刘贤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可即便如此,如今的刘贤也已经成了天下诸侯国国王中最为富裕的国王,没有之一。就连汉武帝的几个儿子的封国也都比不上胶东国。
至于严安和徐乐,徐乐倒是早早就到了地方,立功得宠两不误,而严安就有些惨了,自从主父偃死后,他这个同乡虽然没有受到主父偃事件的牵连,可他却也已经很难再得到汉武帝的信任了。在看到老朋友徐乐在地方上的成功之后,严安也主动恳请汉武帝将其下放到地方。
于是,严安就接替减宣担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