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斜照大地,坐落在群山之间的东宁镇弥漫在灰白色的硝烟当中。依托东宁镇抵御苏俄军队进攻的倭国士兵们一面小心翼翼地躲避敌人的炮火,一面还要想方设法地将街垒变得更加坚固。他们狼吞虎咽地吃掉了粘满灰尘的冷饭团子,匆匆喝几口凉水,便又回到了各自的战斗位置上,这些经久战火考验的家伙狡猾地将每一挺机枪、每一门火炮都隐藏在能够尽可能避免敌人轰炸和火力直击的临时掩体里,部署在这里的六十几辆战车也无一例外地埋伏在废墟当中,用它们黑洞洞的炮口从残墙断壁后面瞄准镇外的开阔地……
由于附近防区的日军零散部队陆续撤退过来,驻防东宁镇的日军士兵与开战时相比不减反增。不过,从南北两个方向撤下来的部队大都只有轻武器,战车和火炮在撤退途中或毁于敌方空袭,或因无法拖拽通过崎岖路段而遭遗弃。
趁着苏俄军队的进攻间隙,东宁防线总指挥官小松原匆匆巡视了这条已经千疮百孔的防线,第一线的防御阵地已尽数丢失,日军目前基本上是依托那些建立在山峦之间、深凿岩石的堡垒群进行防守,纵览战场,东宁镇已然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同时决定战役成败的命门所在。基于这些变化,小松原对整体防御部署进行了调整,过半数的预备部队被调来加强东宁镇及纵深防线的守卫,2000多名隶属于各撤退部队的零散部队按照原本的隶属关系临时编整成为21个步兵中队,指挥官的缺额由经验丰富的士官顶替。此外,出于彻底的防御作战需要,第5独立战车旅团残存的战斗车辆也从后方休整地开赴东宁镇西,作为机动兵力加强这里的防守。
猛烈的进攻停歇了不多久,隆隆的炮声再度袭来,爆炸声一阵接着一阵,浓浓的硝烟遮蔽了视线,部署在第一线的日军官兵们很快察觉到大批机械车辆所发出的声音。通讯兵们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将那些被炮火破坏的线路重新修复,使得各主要阵地得以跟指挥部保持联系。战斗警报第一时间传达到了城区的各个角落,疲倦不堪的倭兵倭将们知道,激烈的战斗无可避免,没人知道己方阵地能够支撑多久,后方的反击与支援又会在何时发起,大多数人脑袋里只有一个念头:死守!
伴随着刺耳的履带声,一辆辆橄榄绿色涂装的战车赫然出现在了视线当中。
在大约500米的距离上,日军隐蔽在一栋废墟后面的新型47毫米速射炮进行了试探性的攻击,炮弹精准地打中了一辆体型庞大的c-30,居然一炮就打穿了它车体装甲,炽烈的火球迸射而出,烈焰还未消失,滚腾的黑烟已经喷薄而出。
对俄国人而言,第一次哈拉哈河战役虽败,但却籍此取得了欧美同情与支持,可谓是一场以退为进的辉煌胜利,而对日本人来说,这场战役除了让他们的自信心再度膨胀之外,也或多或少带来了一些促动。一式47毫米速射炮便是针对九四式47毫米速射炮难以对付苏俄战车应运而生的,它借鉴了战场上缴获的同类型苏俄火炮,并在研发过程中高薪聘请了意大利火炮专家,新的火炮和穿甲弹在检测过程中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日本陆军迅速订购5000门,并优先将其配发给关东军部队所属的各速射炮中队。
受到了同伴的鼓舞,部署在日军阵地上的另外几门47毫米速射炮迫不及待地发出了咆哮,射速极高的炮弹呼啸着飞过了满目疮痍的战场,装甲相对薄弱的c-30以及初期型号的c-35根本不是对手,有的被炮弹正面击穿,有的炮塔也被端掉了,还有一些被打坏了履带,空有一身蛮力却难以动弹.
47毫米炮的快速射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战果,但渐渐的,日军官兵们霍然发现有那么一些苏俄战车在被炮弹击中后仍然若无其事地继续推进,在整个装甲集群成员速度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它们很快就从队列中凸显出来,并因此挨了更多的炮弹——尽管有两辆被打爆起火,但日军的穿甲弹看来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够对这些大家伙起到致命的威胁。
在继续向前推进了数十米之后,这些防御异乎寻常强大的苏俄战车突然停了下来,只见它们的炮塔和炮口都在移动,等到整车静止,片刻之后猛然一颤,炮口烈焰形成了半径超过一米的不规则球体,车身周围的地面荡起了薄薄一层沙尘——虽然苏俄战车所配光学设备较差,但是在如此距离上,几发炮弹下来,不及转移的日军速射炮仍有四五门被直接摧毁,另外几门的炮组也因为近距离落下的炮弹出现损失,剩下的人只好忙不迭地转移阵地。这样一来,日军阵地这边的防御火力迅速减弱,俄国人的装甲集群和大批步兵更加肆无忌惮地向前推进。
队列首部,刚刚立下了赫赫战功的那些重型战车看起来更是势不可挡!
“爆破小组做好准备!”
战壕中,作战经验丰富的日国士官们果断地用高亢的口令声安抚士兵们过于紧张的情绪。在第一次哈拉哈河战役期间,日军步兵的20毫米自动炮和37毫米、47毫米口径的反装甲炮在面对苏俄中型和重型战车时也曾感到束手无策。在那之后,关东军参谋部很快下发了战场技术手册,告知步兵们面对新情况应该如何解决——对付敌人正面装甲厚实的战车最好是想办法以速射炮攻击其侧面或后部,如果无法实施,那么就得用炸药包和******冒险进行近距离的攻击!
面对47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