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真有意思,这个高原居然冒充使臣,出使齐国!”秦王政一边放声大笑,一边说道:“听说去年他将俘虏的匈奴人编成了一支军队,难道高原真的打算学赵武灵王,再搞什么胡服骑射吗?”
秦国王宫的大殿虽然宽阔,但秦王政那宏亮又略带一点沙哑的声音,即使是站在角落里,也能够听得十分清楂
尉缭笑道:“大王,整编匈奴人和胡服骑射完全就是两回事,代郡人口稀少,而匈奴人个个都是能征惯战的战士,因此高原将俘虏的匈奴人编成军队,扩充代郡的军力,也在情理当中,赵国的骑军本來就冠于其他列国,李牧虽死,但留下了一支精兵给高原,实在沒有必要再搞什么胡服骑射!”
顿弱也道:“齐国己有四十年不理列国之事,素來与列国交好,因此就算是高原的身暴露了,齐国也不会把他怎么样,说不定还会更为礼敬,这和当年赵武灵王化名改扮,装作使臣使秦,完全不一样,我看高原出使齐国,最主要的目地还是和其他各国的使臣商谈合纵的事宜!”
姚贾也道:“是啊!臣在齐国之时,就发现高原和各国使臣多次商谈,听楚国使臣景泰所说,确实就是在商谈合纵的事情,不过他们到底达成了什么协议,景泰也不知道,因为参于协商的楚国副使项栋并沒有告诉景泰,当然,也有可能是景泰说谎,他知道高原等人协商的结果,但并沒有告诉为臣!”
秦王政点了点头,道:“那么各位爱卿以为,我们秦国的伐魏之举,是否还应该进行呢?”
其实早在姚贾出使齐国之前,秦国就己经开始调集兵力,集积粮草,准备进攻魏国,而等姚贾从齐国回到秦国之后,秦国己经基本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工作,现在只差指定伐魏主将的人选,就可以出兵伐魏了,但就在这时,又从齐国传來了高原冒充使者,出使齐国的事情,于是秦王政也立刻招集文武大臣,讨论伐魏之计。
这时李斯出列,道:“大王,臣以为高原等人的合纵并不足为虑,伐魏之举,势在必行!”
秦王政道:“李卿何以见得,合纵并不足为虑!”
李斯道:“首先是齐国己经明确表示,不会加入合纵,沒有了齐国,合纵的声势也就消弱了近半;再说楚国,这次出使齐国,只有楚国是派出了两位使臣,一名和我们秦国交好,另一名则参与合纵的协商,无论是有意为之还是两人的立场迥异,但楚国的态度明显是首鼠两端,加上前几次合纵,楚国都损失惨重,因此臣以为楚国决不会加入这次合纵,最多就是在名议上表示会对魏国进行支持,但也不会出动军队支援魏国,如果沒有齐楚两个大国加入,那么合纵也就是名存实亡了!”
秦王政点了点头,道:“那么还有燕代两国呢?”
李斯道:“燕国素來弱小,而且去年又惨败于代,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沒,不足为虑,因此只有代郡才有可能会全力救援魏国。虽然代郡之兵的战斗力之强,优于其他各国,但毕竟国力太小,守土有余,但想要援救魏国,却力有不逮,因此臣才以为,这一次合纵并不足为虑,伐魏之举,不可更改!”
秦王政想了一想,下环顾众臣,道:“各位爱卿以为李卿之言如何呢?”
众臣互相看了看,都沒有作声,因为赵韩两国灭亡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魏国,灭亡了魏国之后,不仅全部占领了三晋之地,而且也将整个中原地区都纳入到秦国的版国中,这样一來,统一天下的大势几乎不可阻挡,这是秦国早就制定好的战略计划,如果沒有遇到什么大的变故,不该改变。
另外,刚才李斯的态度己经十分明显,就是坚定的实施这个战略计划,尽管李斯不是秦国的丞相,但谁都知道,他才是秦王政最信任的大臣,权势远在丞相王绾之上,他说出來的话,基本就代表着秦王政的态度,因此谁也不敢轻易的出言反对,当然,绝大多数人员都认为,沒有必要改变早就制定好的战略计划。
而就在这时,韩腾出列,道:“大王,臣以为伐魏之举应该缓行!”
这一句立刻引得大殿上所有的人都将目光集中到他的身上,不少人都十分奇怪。虽然这时韩腾已经晋升到大将军,有资格参与议论朝政大事,但他一般在朝堂上都极少发言,而众人也都能够理解,因为韩腾毕竟是外人。虽然在灭韩、灭赵两战中立下了大功,秦国上下不在怀疑他的忠心,但他投降秦国也不过只有四五年的时间,一下孑就晋到了大将军的位置,尽管功劳是够了,但资历还差了一些,因此言多必失,能不说话,当然是不说话为好,更何况是在这种场合,而且还是质疑秦国早就制定好的战略计划,大臣们也都露出各种表情,有惊讶,有不屑,有不满、有诧异。
秦王政的表情到沒有什么变化,依然带着淡淡的笑容,道:“韩卿以为,我秦国不伐魏国,当应何往呢?”
韩腾道:“先取代郡,再灭魏国!”
秦王政道:“韩卿能够详细的解释一下吗?”
韩腾道:“大王,代郡虽小,却是赵国旧地,民风悍勇,尚武好战,与我秦国素來有仇,现在代郡之主高原精通兵法,用兵之能不在李牧,麾下之兵多为李牧的旧部,皆是百战之兵,战斗力之强,不在我大秦军队之下,而且高原不但善于用兵,也精于治国,只用了二年多的时间,就使代郡大改旧貌,呈兴旺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