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伐清>第 182 部分阅读
银行(央行)的商业银行去查账,每一笔贷款都必须有抵押物,而且放贷的金额不得超过抵押物的七成——至于给军人的那些优惠贷款,也同样需要抵押物,不过这个抵押就是官府的担保。

因此,熊兰自走马上任以来始终感到自己被束缚着手脚,权利不大但是责任很大,无论是印刷纸币、物价起落还是发放贷款给商业银行并监督他们的工作,熊兰一直都是第一责任人,邓名当初那句“曹操的粮官”也是他挥之不去的梦魇。

听到邓名说可能让他去当一个地方的知府,熊兰喜不自禁地连忙道谢。出任行长以来,熊兰也算是川西集团的中央高官了,人脉积蓄了不少,对理财也有了不少经验。如果能够外放去做一任知府,熊兰觉得自己的资历就更完美了。成都、叙州的知府目前都由夔东军头的子侄担任,熊兰没有像他们那样可以夸耀的出身,如果能拿到一个知府,就表明他正式进入了邓名的原始集团,起码说明他在邓名心目里的地位和当初的东川卫队成员也差不太多了。再说现在川西的知府权利很大——从表面上看,邓名把税收、司法权力都从知府衙门剥离出去了,似乎导致知府衙门的权利萎缩,但实际上则不然。与那些权不下乡的传统官府相比,现在川西的知府衙门直接管到每一个亭,传统土豪、缙绅的权利空间尽数被川西的官府并吞,现在刘晋戈、袁象能够直接动员的财力、物力都是传统官员难以想象的。

正在邓名和熊兰闲聊的时候,蒙正发和朱之瑜也来到了城楼上,邓名一面继续观望着城内的动静,一面和两位士人谈话。琢磨了一下,邓名又让卫士去把成都的大部分官员也都请上来。刚才他在城楼上讲话,官员们就在春熙路上等待,因为邓名没有传令,他们也没有擅自上来。

站在城楼上,城内沸腾的人群、欢乐的景象尽收眼底,蒙正发和朱之瑜也算是走南闯北的人了,但在他们以往的见闻、看过的书籍中,实在想不起有类似的先例来。

可能也就是小说《水浒》里梁山泊的山大王们干得出类似的事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不过在蒙正发、朱之瑜的心里那不过是一群山贼,虽然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帜;现在窃据北京皇城的建州强盗集团,也知道要标榜自己的“天命所归”,竖起“替崇祯报仇”的牌子来;哪怕是更早先的东北巨寇努尔哈赤,抢劫辽东以前都会喊出“七大恨”,表示他是去讨还公道的。各地的土寇绑票勒索,拿到赎金以后倒是会分赃,得手后往往聚集在一起大吃一顿。

因此,看着满面春风的邓名,朱之瑜感到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实在无法把传说中名震天下的青年统帅同乡下的土寇联系起来。行礼过后,朱之瑜仍是犹豫不决,他有心劝诫邓名一番,但首次见面就说不好听的话似乎有些唐突,而且朱之瑜也拿捏不好言语的轻重程度。

正在朱之瑜脑筋急转,想着该如何暗示邓名这种行为和他尊贵的身份、赫赫的声名不符时,蒙正发已经抢先开口了:“国公与民同乐,与士卒同甘共苦,让学生钦佩不已。”

“蒙先生过奖了。”邓名觉得自己的办法不错,就是不知道在士大夫眼中会有什么样的观感。刚才他察言观色,见朱之瑜的表情十分严肃,心里顿时也紧张起来——最初邓名并不知道朱之瑜为何许人士,后来得知朱先生号舜水后,邓名顿时生出一片敬仰之情。穿越前他从不知道陈佐才,甚至连文安之也不晓得,但朱舜水的鼎鼎大名还是如雷贯耳。

因此邓名也希望能给这些明末的大儒留下些好印象。朱之瑜越是不说话,邓名的心里就越不安,但蒙正发此言一出,顿时让他暗暗长出了一口大气,轻松地微笑起来。蒙正发的名气此时也不小,但邓名同样不知道。以前好像听任堂说过这个人的坏话,但既然他是朱之瑜的朋友,邓名觉得他的看法应该和朱之瑜差不多。

“今天做这些布置,是为了让都府的百姓们知道我军确实在缅甸打了胜仗,也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分享到王师获胜的好处。”

邓名当然不好意思说采用这个办法是为了省钱,而且还能有轰动效应:“正如蒙先生所说,这是为了鼓舞士气、团结人心,有什么不妥之处,还请两位先生不吝赐教。”

朱之瑜登上城楼以后暗暗观察到现在,觉得邓名的态度似乎相当诚恳,看向自己的眼神中也颇有讨教的热切之色。听到邓名语气真挚地寻求建议时,他清了清喉咙,就打算委婉地说上两句,最起码也要让邓名懂得,丝毫不掩饰自己强盗行为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会成为千秋万世的笑柄。

“国公大才,为了驱逐鞑虏,必须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蒙正发完全不理会朱之瑜的心情,再次抢在他之前,大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国公的做法更是返璞归真,大巧不工……”

熊兰听到这里忍不住打量了蒙正发一眼。蒙正发只是一个书生,刚来到川西,还没有任何功绩,虽然只是瞥了一眼,顿时就让熊兰心里冒出一个念头:“难道这人是个劲敌?”

任堂、穆谭等几个军方的官员都没有赶到城楼上去凑热闹,而是留在他们各自的岗位上,若是有什么突发事件发生,他们也能立刻召集驻防成都的常备军。

一直等到刘晋戈从热闹的春熙路返回知府衙门后,任堂、穆谭才得以把责任卸下,赶去城门楼见邓名,他们二


状态提示:第 182 部分阅读--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