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伐清>第 92 部分阅读
子提高到原先的三倍有余,这种重视程度大大出乎李国英的意料。

“朝廷想知道,总督大人还有其他什么需要么?”使者正色问道:“皇上亲自让卑职带话,想知道加发这些粮饷后,总督大人是不是有把握守住重庆。”

“微臣有信心。”李国英立刻答道,为了进军四川他已经把陕西的库存基本榨干了,能加派的赋税也基本都加派干净,要是再征粮拉丁,估计四川还没有打,陕西这里就又要出民变了。但若是北京能够实现诺言,那李国英就可以把军队规模扩大至少五万人以上,有了这些军队后,守住重庆就并非什么不可能的目标了。

“好!”使者接着又问道:“皇上还想知道,给总督大人多少粮饷,可以保证总督大人迅速把邓贼剿灭?”

“迅速剿灭吗?”李国英闻言又是一愣,他知道尽管邓名在四川、湖广闹腾得欢,但北京的注意力始终还是在云贵一带,其次是江南和福建。正是因为对朝廷的战略重心很清楚,刚才李国英知道北京大幅度提高给陕西的拨款时才会那么吃惊,但听使者这话的口气,似乎只要能迅速消灭邓名,北京就愿意提供更多的物资。

“是的,皇上的意思是两年以内,更快当然更好。”使者毫不迟疑地答道。

“为什么朝廷一下子对四川这么关注了?”李国英心中疑惑丛生,四川人烟稀少,北京方面一向认为就算被明军控制也闹不出什么大事;而湖南盛产稻米,若是被明军占领可是后患无穷,贵州既能掩护湖南,还威胁着只剩一口气的永历朝廷,自然是最重要的战场;福建那里有郑成功,一日不消灭郑家军东南赋税重地就受到威胁,当然也极为重要:“四川?值得朝廷花费这么大的力气么?而且钱粮也都不是白来的,多给四川自然其他地方就要少给了。”作为川陕总督,李国英当然希望朝廷给的东西越多越好,但他心里的疑问却无法解释。

“总督大人。”见李国英半响不说话,使者催促了一声。

“两年剿灭邓名,恐怕很难。”李国英虽然想要更多的物资,但最后他还是决定实话实说:“邓贼从南京、湖广掠夺百姓十余万,粮食上百万石,铠甲、军器无数,两年之内他的军用几乎不会发愁。若是想剿灭邓名,需要分兵四路,两主两偏:一路从广元入剑阁从北向南攻打成都;一路走长江,然后沿着岷江从南向北攻打成都。这是两路主路。还有两路偏师,一路在东,走简州,呼应南北两路大军,不让邓名有闪转腾挪的余地;另外一路向西,截断贼人难逃建昌的退路。两主路都需要三万披甲以上,能够正面击破贼人主力,两辅路也需要一万五千披甲以上,足以自保并拖住贼人。如此四路齐发,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御前侍卫掏出纸笔,把李国英所说的详细记录下来:“就是需要披甲九万,对吧?”

“是的。”李国英见到对方居然没有立刻放弃,心中更是奇怪:“四川民生凋敝,所有的军粮都要我们出动民夫从关中转运,四路大军齐出,没有二百万民夫和大量粮船根本做不到。以我之见,还不如先在重庆扩建仓库,储备军粮,且屯且战,逐步收复四川。”

“嗯。”听李国英讲述完四川的道路、各地仓储的情况还有人力的紧缺后,御前侍卫终于意识到北京的愿望不可能实现了。

“川西偏僻,终究是小患。”李国英依旧没有想通朝廷为何摆出一副不惜代价也要先灭了邓名的驾驶,他劝说道:“只要巩固重庆,把邓贼限制在川西,等朝廷剿灭湖广、云南、福建各地的反贼后,消灭邓名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每年朝廷拨给川陕一百万两白银和粮食做到这点非常容易,数年后等关中恢复一些、重庆城池已固,可能都不需要这么多。”

“总督大人的话卑职会向皇上禀告的,”使者对李国英的建议不置可否,他也没有这个权利对此作出裁决判断,不过既然使者意识到迅速靠武力镇压邓名不太可能实现,那他就告诉李国英另外一件事:“朝廷打算重新颁下对邓名的赏格,大概是白银五万两,旗人十个前程,汉人抬旗;至于邓名身边的贼人,只要能以邓名人头来见,既往不咎、提督四川。”

这个赏格已经与郑成功和李定国头上的持平,而且只是杀而已,李国英试探性地问道:“若是能生擒邓名,难道还要倍之吗?”

一般情况下生擒比击杀的赏格还要高,但使者闻言犹豫了一下,对李国英说道:“此事朝廷不打算公布天下,总督大人心里有数就好,皇上的意思是邓名只要死的,不要活的。若是邓名身边的贼人把他擒拿来见总督大人,总督大人将其就地处决,将尸体解送朝廷。”

“皇上的意思臣明白了。”李国英点点头,他猜测北京对邓名的态度与他上交的那些图画有关,不过川陕总督也知道什么事情可以问,什么事情不可以问:“微臣遵旨。”

“大概下个月朝廷就会下令,在重庆建立满城。”使者又抛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以前只有一省平定后,会在省城建立满城,从北京派来驻防八旗。但现在四川远远没有平定,而且重庆也不是四川的省城:“等到收复全川后,再移驻成都。”

“知道了,我会立刻开始准备。”李国英不假思索地答应道,既然要建立满城,那保宁的一百旗兵就是现成的驻防八旗,李国英打算明天就派人去重庆,画出


状态提示:第 92 部分阅读--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