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正欲拦住朱常洵的“圣驾”厮杀,却被靳统武以朱由检密诏阻住。左良玉心中一凛,想起历史上明朝皇帝对叛乱的藩王,因为同属皇族,确有“不杀”的传统。像“靖难之役”中,当时的燕王朱棣经常冲锋陷阵,因为建文帝明令不许伤害,所以朱棣苦战四年,多次历经惨败,竟然毫发无伤。
其后宣宗时期汉王朱高煦造反,宣宗御驾亲征将其拿获,却也没有当场杀掉,而是又关了几年。直到朱高煦自己作死,把探监的宣宗绊了个大跟头,宣宗盛怒之下,才把他扣在大铜缸里活活饿死,好歹留了个全尸。
再后来英宗发动“夺门之变”重登皇位,其时景泰帝朱祁钰还未死,朱祁镇也没有杀他,而是等他过了二十多天自己死掉。惟一一个造反被杀的藩王是武宗朝的宁王朱宸濠,也只是被活捉以后赐死。说到底,人家都是姓朱的,即使要杀,也得是皇帝老子亲自下旨。没有旨意,哪个文臣武将有胆量自行处置藩王,那不等于造反么?
就在这么一迟疑之间,这几百人已经去得远了。左良玉眼见那顶明黄色的大轿消失在视线里,顿觉荣华富贵好像,膀一样飞走了,不禁顿足捶胸,后悔不迭。
靳统武却根本不在乎朱常洵逃跑,反而紧张地指着福王府内道:“快看,府中起火了!这必是朱常洵纵火,我们只要把火救灭,就是大功一件!”
自从进城,左良玉就一直被靳统武牵着鼻子走,现在也只好言听计从,跟随众人一齐杀进福王府中。府内早已是一片大乱,朱常洵虽然跑了,还剩下不少太监、宫女和仆役,一见众人握着明晃晃的钢刀闯进来,吓得纷纷跪倒求饶。
靳统武见后宅火起,又并无持械的叛军,便大喝一声道:“尔等若想不死,便要助我灭火,快动起来!”
众人这才手忙脚乱地爬起来,各找脸盆木桶去接水救火。靳统武命十名战士守住大门,与左良玉等人直奔起火处,却见是府中仓库着火,冒着滚滚浓烟。
靳统武大急,因为李定国告诉过他,偷袭洛阳的真正目的不是抓朱常洵,而是获得洛阳的物资。而福王府中物资堆积如山,若被大火烧光,自己可就白忙活了。因此立即吩咐众人救火,自己也身先士卒冲进火场之中。
好在王府仓库实在太大,朱常洵撤退又太过匆忙,虽下令手下放火,却只点着了一间粮仓,火势还没有蔓延开来。靳统武等人赶快采取隔离措施,又命数百人从王府内的人工湖中敲碎冰面取水,不停地泼水救火,很快便将火救熄了。
与此同时,李定国麾下的大队骑兵也策马杀入洛阳城中。他们并不急于剿灭城中的叛军,而是从几条大道直趋其他三座城门。明初重建后的洛阳城并不大,长宽均不足三里,战马一个撒欢就穿过去了。而这时的叛军已是兵败如山倒,根本也顾不上看看到底有多少官军追赶,只顾闷头逃跑,实在来不及从城门出城,便从城墙上跳下去。等官军赶到三座城门时,朱常洵的“圣驾”和大部分叛军总算是逃了出去。
李定国与马千雪二人全身披挂,并排策马直抵洛阳东门建春门。一个是白面银枪,冷静如水;一个是粉面白杆,俏目含威,真是珠联璧合。见叛军大部出城,李定国也不追赶,只是命将士们迅速占领三座城门,闭门落锁,扯起吊桥。
这时城内还剩下数千叛军没来得及逃跑,李定国也没有赶尽杀绝,而是让人沿街鸣锣高喊:“朱常洵叛逆朝廷,已被驱逐出城,降者免死,顽抗者格杀勿论!”
剩下的叛军见大势已去,绝大多数抛下兵器跪倒投降,官军很快控制住了局面。当然,也有个别叛军,甚至包括一些洛阳城内的地痞流氓,借着城内大乱之际抢掠民财,甚至是杀人和奸银妇女。马千雪负责处理这样的人渣,只要逮到,连问也不问便立即斩首。
而李定国则主要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巩固城防,五千官军中有三千立即上城布防,剩下两千人中有一千做为预备队,另一千负责维持城中秩序。其中安喜门被炸药炸塌,还组织了人手进行抢修。
第二件事则是救火。除了福王府外,城中也有多处纵火,但火势最大的还是安喜门一带。洛阳城小民稠,如果任火势蔓延,很快全城都会化作一片瓦砾。因为火势已成,想人工扑灭难度相当大,李定国当机立断,采取隔离措施,说白了就是把起火点附近的房舍全部强行拆除。
若在平时,拆除民宅这种手段当然是不可想象的。但现在是非常时期,洛阳百姓人人提心吊胆,生怕遭到屠戮,谁还敢阻止拆房?因此拆除工作非常顺利,很快就清出了一条宽达数丈的“空白地带”。大火烧到这里,没有可燃物,也就无法蔓延了。
这时靳统武与左良玉也扑灭了福王府中的火,赶来与李定国会合。李定国见左良玉走过来,当即抢步上前深施一礼道:“左将军深入虎穴大破洛阳,定国万分敬佩!我正要给京师和圣上飞鸽传书,左将军与我联名上奏如何?”
左良玉可不傻,赶紧抱拳赔笑道:“左某何德何能,都是定南将军运筹帷幄,进城之后也是靳将军一路指点,左某不过做个小卒罢了。但求将军在圣上面前为左某美言几句,让圣上恕我弃城之罪,左某就感激不尽啦!”
李定国则微笑摇头道:“左将军过虑了,收复洛阳的首功自是左将军的,圣上明察秋毫,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