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崇祯:重征天下>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胆大心细(二更)

崇祯:重征天下最新章

黄得功虽然性如烈火,胆子也大得很,但自从认识翁玉以后,受这位儒将影响,作战时也比过去多了几分冷静。 刚才那场战斗还没打之前,他就注意到柴王城村西有一大片茂密的树林。此时他集合全体村民,就是要把村民转移到树林中去。

道理也很简单:官军在这里杀了流贼,他们这些骑兵固然可以一走了之,可这些老百姓就惨了。李万庆得到消息后必带兵来报复,以流贼的一贯作风,很可能会屠杀这些老百姓泄愤,那就等于是黄得功把全村百姓都害死了。

所以黄得功命令大家撇下一切财物,只把衣服尽量穿厚点,带上几天的口粮,然后拨出一部分骑兵,护送老百姓去密林深处躲避。而他自己却率领剩下的人策马南奔,跑了一里多地,却又折回柴王城。

骑兵们正莫名其妙,黄得功又下令全体排成一行纵队,鱼贯向密林撤退。排在最后面的几人,则从老百姓家中找来几把大扫帚,仔细地扫掉雪地中的马蹄印。

直到这时,大伙儿才恍然大悟:原来黄得功是故意制造出南撤的假象,引诱流贼去追,实则藏身于密林之中。不过他们还是觉得不解:既然已经把老百姓藏起来了,大可撤回珠龙桥,为何也留在这不走呢?但是主将既已下令,谁也不敢多问一句。

约摸过了一个多时辰,忽听北面人喊马嘶,无数火把在夜幕中不停地闪烁,显然是流贼的大部队来了。黄得功立即低吼道:“全体禁声,也告诉老百姓,流贼来了,看好自己的孩子,千万别哭出声!”

其实不用他嘱咐,村民们都知道让流贼发现就完了,没有一个敢出声的。不多时,大批流贼已经包围柴王城,呐喊着冲了进去。片刻之后,火光腾起,显然是流贼搜不到人,放火点了老百姓的房子泄愤。村民们眼见家园被毁,无不默默流泪,骑兵们也恨得瞪圆了眼睛,捏紧了拳头。黄得功却不为所动,屏息凝神仔细观察。

又过了一小会儿,流贼的大部队果然开始向南追击。此时天空已经开始麻麻亮,黄得功粗粗一看,敌军兵力至少在五千以上,而且全是骑兵。官兵们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心想要是在撤退途中被流贼追上,众寡如此悬殊,绝对是十死无生。

过了老半天,流贼的大部队渐渐远去。正当官兵们想着是不是要选择另外一条路撤回珠龙桥时,黄得功低声命令道:“都别动!看见没有,有几个掉队的!”

众人定睛一看,果不其然,有三人三骑刚从火光冲天的村子里慢慢走出来,大概是刚才趁乱去划拉财物了。黄得功当即翻身上马,将双鞭挂在鸟翅环上,从背后摘下牛角硬弓,轻轻一磕黄骠马的马肚子。马儿会意,开始缓缓向那三人靠拢。

此时天还不怎么亮,战马在雪地上缓步行走,几乎毫无声息,再加上那几人只顾兴高采烈,完全没注意到危险已经迫近。看看相距不到七十步,黄得功开弓如满月,略一瞄准,利箭脱弦,疾如流星,扑地一声便射中了其中一人的坐骑,深深地嵌了进去。

战马剧痛长嘶,一尥蹶子,把马鞍上的人掀了下来。另外二人猛吃一惊,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黄得功的第二箭又到了。这次一箭贯穿马脑,战马当即轰然倒地,把人也压在了下面。

剩下那个这才拨马就跑,可是已经来不及了,黄得功的黄骠马已经开始疾驰,眨眼间就把距离缩短到了二十多步。黄得功在马上射出第三箭,正中那人后心。那人虽然穿着铠甲,然而这一箭的力道十分刚猛,竟然穿透了铁叶子,钉入后背寸许。那人巨痛之下身子一歪,也从马上摔了下来。

结仇不科方孙学陌孤太闹球

这时黄得功才招呼部下过来,把这三个流贼全生擒了。刚才他之所以独自出战,是怕手下箭法不准而打草惊蛇。

抓活口的目的自然是审问。这三人也是稀包软蛋,一打便招,原来刚才果然是“射塌天”李万庆亲率麾下精兵前来报仇。李万庆本想保存实力,没想到族弟被杀,又听逃回的人说官军人数只有一百多,而且没有鸟铳之类的火器,便顿起杀心,想凭借兵力的绝对优势把这股官军吃掉,出出胸中恶气。

“李万庆手下总共有多少人?刚才带了多少人?”黄得功厉声问道。

“如今还有一万来人,能打的约有七千,刚才都跟着大掌盘子的往南追下去了...”三人招供道,“剩下还有七八千人,都是老弱病残、女人孩子,留在老营没走...”

“老营在哪?”

“在女...女山湖镇...”

“女山湖镇在什么方向?”

“往正北走三十里便是...”

“还有多少兵力守老营?”

“不多,大概也就四五百人吧...”

“哈哈,天助我也!”

黄得功大笑数声,下令立即把这三个倒霉的流贼砍了,紧接着在马上厉吼道:“弟兄们,现在有一个天大的立功机会,咱们趁着流贼大部队没回来,去把他们的老窝端了!”

众骑兵听了不禁面面相觑,心想咱们这位副千户大人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人家的老营里可是有七八千人,就算大部分是妇孺,能战者还有四五百人,而官军只有一百五十骑,这不等于是上门送死么?

黄得功看出众人的犹豫,把眼一瞪道:“怕什么!流贼在明,咱们在暗,能偷袭就偷袭,不能偷袭就撤,我黄得功会让你们白白送


状态提示: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胆大心细(二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