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崇祯:重征天下>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密查海寇

www.2345xs.cc 2345小说网【恋♂上÷ 弹窗,免费读!

这些天朱由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调查到底是何方势力的舰队冲入长江,救走了朱由崧和白莲教主等人,现在又身在何处。当然在明面上,周延儒及沿海各地官府都在调查,但这支舰队并未在任何地方靠岸,自然一无所获。

朱由检则是在暗中调查,主要由锦衣卫完成。其实按照朱由检的构想,锦衣卫的功能应该类似于前世的武警,是高于地方治安力量之上、负责国家内部安全保卫的武装力量,职权都是在明面上的。至于情报收集、特勤行动、反间谍等涉密事务,则应由刚刚秘密成立的大明情报部负责。

但情报部刚刚成立,人手还很紧缺,而且现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绝密的“一号行动”上去了,朱由检不想让他们分心。所以调查任务就落到了锦衣卫指挥使严振纲的头上。这项工作其实早就安排了下去,到朱由检移驾畅春园的时候,调查也基本上水落石出了。为防泄密,严振纲深夜进入畅春园汇报,第二天深夜才悄然离开。

锦衣卫在各地都有分驻机构,但调查方式与地方官府完全不同。地方官府无非就是派衙役在沿海村镇巡视一下,没发现舰队登陆,就上报了事。

锦衣卫则不然,他们派出了大量的便衣,在街头巷尾打探各种小道消息,尤其是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地广撒人手。因为朱由检和严振纲都知道,规模如此之大、武器如此先进的一支武装舰队,不可能是凭空冒出来的,也不可能是散兵游勇、零星水匪。而在东亚地区拥有如此强悍实力的势力,实在屈指可数。

首先可以排除满清。满清八旗过去根本没有水军,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一干汉奸反出皮岛投降满清时,带走了一部分原属于明军的战舰,让皇太极如获至宝,就以这几艘战舰成立了“大清水师”。

但这个“水师”实在太过寒酸,最大的战舰不过四百料,舰体破旧不堪,虽有几门佛朗机炮,但弹药少得可怜,只要在海上碰到皮岛水师,肯定几炮就全军覆没。因此这个“大清水师”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甘当缩头乌龟,停泊在辽河入海口内。而且冬季渤海处于封冻期,就算这几艘破船想出也出不来。

同理,也不可能是朝鲜水师。朝鲜水师虽然战舰比满清多,但大多是二百料以下的小船,而且刚被北海舰队和皮岛水师痛揍了一顿,借他个胆子,也不敢来长江撒野。

至于倭寇,起初朱由检是很疑心的。不同于前世,在这个时空里,本已销声匿迹的倭寇卷土重来,而且比嘉靖时期更为凶残,竟敢侵入渤海。他自己也亲眼见识过倭寇,这些日本鬼子战斗力强悍,心狠手辣,若不是戚美凤和李贞妍拼死相救,他早就命丧大海了。

不过认真分析了戚显宗和王在晋等人送来的战报后,朱由检也很快排除了是倭寇的可能性。因为这支舰队的船型以福船为主,配备横帆,主要以火炮攻击;而倭寇的船主要是千石船,只有一面大纵帆,武器也只有火绳枪和倭刀。而且据观察,船上的水手似乎来自天南海北,既有倭人,也有西洋人,但看着像中国人的最多。

如此一来,目标范围就缩小多了。西班牙、荷兰等西方国家的战舰,当然也有这个能力,但他们的战舰外观与福船区别很大,另外也不可能有中国人和日本人。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海盗!

而当前盘踞在东亚海洋上的海盗势力,最大的无疑是郑芝龙。郑芝龙虽然在名义上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还官拜福州总兵官、水师都督,但从不在福建登岸,只是借着这身官衣,更加明目张胆地进行走私贸易,碰到别的船只就抢,俨然是海上的土皇帝。

既然大海是郑芝龙的安身立命之所,他自然也对海战非常重视。朱由检在登州亲眼见过郑芝龙的旗舰“宝船”,竟然是八千料的庞然大物,就连西方国家的海军亦不可望其项背。除旗舰外,大小战舰亦多如牛毛,且均装备了横帆与火炮,在东亚海域算是非常先进了。因此别看郑芝龙的老巢魍港在台湾,而荷兰与西班牙均侵入了台湾,但他们也不敢与郑芝龙轻启战端,三方在海上维持着脆弱的平衡。

至于其他海盗,能有这种战舰规模的还有两家:李旦、林凤。李旦也是福建人,和郑芝龙是同乡,“出道”比郑芝龙还早,据说郑芝龙刚做海盗时,还认过李旦为干爹。李旦与日本倭寇勾结颇深,据说与德川幕府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郑芝龙崛起后,李旦的势力受到打压,加上本人年纪也大了,不得不暂避锋芒,主要在琉球一带活动。

而林凤则更为“传奇”,据说竟是一名年轻女子。她“子承父业”,接手了父亲的海盗势力以后,主要在吕宋岛附近活动,而且与西班牙人和郑芝龙都发生过冲突。

朱由检最怀疑的当然是郑芝龙。其他海盗,一是离长江口太远,二是没有动机。而郑芝龙对朝廷一直阳奉阴违,朱由检早就怀疑他有异心。

再说当年朱由检以秦王的身份迎娶戚美凤,天下轰动,郑芝龙自然也不可能不知道。他弟弟郑芝豹与戚美凤的婚事被“戚俭”搅黄了,郑芝龙就是再笨,现在也应该猜到“戚俭”就是当今天子朱由检了,岂能不惊惧?以此推断,郑芝龙很有可能会与白莲教勾结,救出朱由崧等人,彻底与朝廷决裂。

但毕


状态提示: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密查海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