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崇祯:重征天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盾阵初逞威

大明真的是亡于流贼么?如果只看结果,似乎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因为正是李自成攻破京师,导致崇祯上吊煤山。

但在朱由检看来,真正导致大明亡国的,还是残暴的女真人!如果不是为了应付辽东战事,朝廷就不会把举国精锐驻扎在山海关和宁远,也不会开征三饷。明军的主要兵力,也都是被女真人歼灭的,李自成只不过是趁着关内空虚,捡了个便宜而已。

所以,虽然流贼为祸更广,但朱由检的眼睛始终盯着女真人。自从离开辽东,他就一直在琢磨怎么才能打败女真骑兵。

如果他有飞机坦克原子弹,当然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别说是这些先进武器,哪怕就是有机关枪,骑兵的威胁都可以忽略不计。可惜现在仍是从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的时代,别说大明没有这些玩意,就是欧洲也只普及了火绳枪,连燧发枪都只是刚刚应用于实战。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缓慢的,朱由检本身又不懂这些东西,只能让工匠先从仿制燧发枪开始,一点一点地研制新式火器。这个过程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几年甚至几十年,朱由检现在是干着急帮不上忙。所以指望用高科技战胜女真人,显然是远水不解近渴。

火器不行,朱由检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骑兵。以骑兵对骑兵,显然是克制女真人的好办法,秦兵也已经开始按照这个思路,逐步壮大骑兵队伍。

但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同样需要时间。别的不说,单是战马的购买和放养,已经很让朱由检头疼了。这还不算骑兵的训练,要知道女真人个个“人马合一”,一个生手想达到这种境界,至少需要十年的刻苦训练。所以即使有了与女真人相同规模的骑兵,两军对垒之时,明军仍然处于下风。

思来想去,朱由检觉得在现实条件下最为可行的,仍是用步兵去对抗女真骑兵。而步兵机动能力差、防御力差的天生劣势是不可能改变的,怎么才能扬长避短、使步兵能有用武之地呢?

经过与诸将的反复探讨与演练,朱由检终于发明了一种新战术:盾阵!

这种新战术,是从戚家军的车阵中得到的灵感。在几个月前的辽东战事中,车阵已经得到了实战的检验,证明对付骑兵是行之有效的。

但车阵同样存在弱点,最大的问题就是机动性能太差。因为车体沉重,移动较为困难;若在平原还稍好些,地形稍有起伏,车队的行军速度就变成龟速了。

另外,要想围成圆阵,最起码需要二十辆以上的大车。这样显然是不够灵活,难以应付小股骑兵的突袭。

而盾阵则不然,它的主要作战工具是大铁盾。秦兵配备的这种大铁盾厚约一指,全以精钢打造,硬度极强,对普通的弓箭和鸟铳完全免疫,更不要说骑兵的刀枪了。盾的尺寸是高九尺,宽三尺,正好可以将一个士卒的正面严严实实地护住。

当然,这么大的盾牌,不仅重达数十斤,而且携带起来也很不方便。为了解决便携的问题,以孙元龙为首的工匠们殚精竭虑,终于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将大盾分为上、中、下三段,每段长三尺;三段之间可用隼接的方式连结起来,并且用类似门闩的设计将缝隙处扣死。

平时行军之时,可将铁盾拆散,用大车运输。当需要急行军时,则由士卒背在背上。临战之时,便将三段组合为一个整体。经过试验,这种隼接加锁扣的连结方式十分耐撞,而且是越撞越紧,完全不必担心被骑兵冲散。

当然,盾牌本身是不会立着的,要想抵御骑兵的冲击,后面还需要足够的支撑力。步兵的人力显然不行,所以工匠们又在盾牌上设计了两个圆孔。这种圆孔刚好可以穿过秦兵配备的铁枪杆,而枪杆的一端加装了类似螺母的铁圈,可以卡死在盾牌上。

作战之时,步兵将盾牌立好,再在后面架上铁枪,枪尖则深深地扎入土地中。敌军的骑兵若用蛮力冲撞,只能把铁枪撞得刺入地面更深,导致盾牌更为牢固。

而盾阵的最大好处,就是大铁盾是可以活动的。能活动,就能产生各种变化,阵形可大可小,可聚可散,攻守之间的转换极为灵活。这个灵感却是从戚家军的鸳鸯阵中得到的,可以说盾阵就是车阵与鸳鸯阵的完美结合体。

从秦兵成军的那一天起,步兵对盾阵的演练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但用于实战,对吴胜兆的这一战还是首次。

其实戚美凤完全可以不变阵,只需用盾阵封死出口即可。但她一是为了在实战中检验盾阵的效果,二是希望能尽快结束战斗,以便增援李定国,所以当即下令变阵!

随着她一声令下,盾阵的正面打开了几个豁口。对面的流贼骑兵飞马而来,就算骑者想硬撞盾阵,可他的坐骑却显然不愿意用脑袋撞铁板,见有缝隙,下意识地就钻了进去。

而钻进盾阵才发现,两边仍然是用大盾筑成的高墙,只有正前方是狭窄的通路。既然进了小胡同,再想拐弯或后退显然是不可能了,流贼们只得硬着头皮往前冲,心想要是能这么冲出去,砍不着敌人就砍不着吧。

但秦兵既然放敌人入阵,岂能让他们全身而退!流贼越往前跑,发现通路越窄,只得逐渐降低速度。当跑到尽头时才发现,前面仍是冷冰冷的大盾,这根本就是一条死胡同!

此时流贼的战马速度大减,基本上是在散步,骑兵的冲击力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正在惶急之时,冷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四章 盾阵初逞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