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吕逍遥乱三国>第一百五十九章 草原局势

"除了,邴原跟管宁两位大贤来我并洲定居之外,还有几位名士也来到我并洲,并且在我并洲定居下来,其中有郑玄郑大家,携其一家与远房侄儿郑浑来我并洲定居,还有胡昭先生带家眷来我并洲定居,此二位皆是天下闻名的名士,如今却都来到我并洲定居,主公切莫错过如此的好机会,就算两位大家不愿出仕,主公也因该亲自拜访一趟。"戏志才娓娓地说道。

"确实,此二位名士来我并洲,我定当要亲自拜访。"吕风没有想到,居然还有两位天下闻名的名士,到自己并洲来定居,吕风自当要亲自拜访,若能将其招揽却是最好,若是两人都不愿出仕,那就相请他们帮忙管理并洲学院,想来教育育人之事,两位名士定当不会推辞。

郑玄,字康成,汉代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因自幼聪颖异於常人,因此有神童之称。郑玄年少时就开始学习易经、公羊传,十八岁任乡佐,因北海国相杜密十分信任和喜爱他,所以在永寿三年推荐入太学。郑玄先後拜师跟随第五元先、陈球,以及马融、张恭祖,对他在今、古文经学的研究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後来,郑玄因党锢事件而被禁,之後他专心着述且遍注群经,成为汉代集经学之大成者。

郑玄所开创的经学学派,後世以郑学称之,也叫做郑氏学、通学、综合学派等。其所注之经有周易、毛诗、仪礼、尚书、礼记、论语、孝经、乾象历、周易乾凿度等,并着有天文七政论、六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等。范晔对郑玄的评论是:郑玄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芜,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郑玄注经统一了今、古文之争,对後世经学的发展的确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此外,郑玄也精於天文历算,他曾提出一年四季与土地在宇宙中的升降有关之看法。并提出万物之本源於天然无物,也就是凭空而自然产生,此一观点对魏晋玄学也有一定影响。

说起胡昭或许有许多人不知道,但是若是提到胡昭的字,绝对是许多人都知道。胡昭字孔明。也就是三国着名的两孔明之一,他比诸葛亮年长20岁,又比诸葛亮晚死16年。终年89岁。

胡昭的青年时代,正是朝廷*,外戚宦官交替执政时期。他幼读经史,学识渊博,尤其精通典史,工于书法。弱冠之年就以其绝世才华而为世人称道。他因厌恶仕途生涯,为避免无休止的郡县察举(察举,东汉王朝选用官吏的方法之一,即由地方官吏察求“贤材”。举为官吏),公府辟召(辟召是公卿大臣及郡守自行启用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为属员),就客居冀州,醉心于经史书法,经黄巾之乱。天下再次陷入大乱,胡昭本想带着家人到洛阳附近定居。但当胡昭听说并洲繁荣,却是打着来并洲看看的心情,来到并洲看看。

胡昭一到并洲,发现原本因该在他的印象中荒凉一片的边地并洲,居然如此的繁荣。且并洲境内居然毫无盗匪出现,不像大汉其他洲郡,治安败坏、四处都有盗匪出没,因此胡昭便打算再并洲定居。

当胡昭对於并洲准备办理学堂,让平民百姓可以读书识字,对於吕风让百姓有书可读,胡昭感到非常的赞同。

随後,戏志才又说了一下草原上的局势。

自吕风下令俘虏屠各部族以及有关屠各部族的南匈奴人後,草原之上已经没有南匈奴人的名子存在了,羌渠也在约定的时间内,带领着他所能劝说的南匈奴人,前来并洲听候沮授的安排。

羌渠带着族人到并洲,沮授便将他们打散,安排在并洲境内各处,对此羌渠本人却是无权反对,毕竟自己以投降之姿来到并洲,本就已经知道自己部族可能面对的命运。

在羌渠见到与屠各部族有关的南匈奴人,皆被抓来并洲挖矿之後,自己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并洲,不过好在,吕风并没有夺去羌渠手中的兵权,因此羌渠手中依然还有着五万匈奴铁骑。

羌渠原本还在为自己没有被削去兵权而感到庆幸的时候,可当羌渠第一次见识到并洲的军团大比之後,他心中的那一点点庆幸顿时荡然无存。

当羌渠看到并洲的军团大比,每个将士居然都是真刀真枪的上战场,而且每个人看到眼前其他军团的人,就像犹如看到了自己的杀父仇人一般,拚死砍杀,整个大比场地断肢残臂飞溅,这哪里是甚麽军团大比,简直就如同真实得战场一般。

羌渠不敢想像,自己手中的五万匈奴铁骑如果参加进去,是不是会被这群如狼似虎般凶猛的并洲军给杀光,好在吕风闭关前并没有说让羌渠参加军团大比,不然此时羌渠可能已经见识到并洲将士的可怕。

其实羌渠的心中,一直对於投降吕风的事耿耿於怀,当时若不是迫於吕风的武力之下,羌渠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但是没办法当时形势比人强,自己若是不投降,选择投靠吕风那麽自己等南匈奴人,就会像屠各部一样,沦为并洲的奴隶。

当羌渠看过并洲军团大比之後,他的心中那一点点反抗的心思,顿时被他收了起来,在面对并洲如此强悍的大军面前,他相信自己手中的五万匈奴铁骑,绝对翻不起甚麽风浪,因此羌渠决定老老实实地待在并洲,尽心尽力地替吕风办事,如此一来自己的子民便可以安安心心的生活。

草原上除了南匈奴投降并洲以外,鲜卑部族和连跟槐枞两边,本来槐枞被和连跟北匈奴人联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九章 草原局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