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夜的人轻蔑地看了王萧天一眼,“还用去找?你看我的……”他看了看登记册上的名字,向着楼里放声大吼:“杨云!快点出来!”
喊声刚毕,就传来噔噔噔下楼板的声音,过不多时,杨云抱着一本书走了出来。
“找我干什么?”
值夜的人满脸得意,趾高气扬地看着王萧天,就差把“废物”两个字写脸上。
王萧天如临考妣,指着杨云说道:“你……你刚才在哪儿?”
“就在三楼,游记区啊,刚才在门口晃了一下的是你啊,找我什么事儿?刚才怎么不喊我一声?”
“你……我……”王萧天噎得说不出话来,三楼都是些和考学无关的杂书,他在门口张望了一下,也没往里面深走,哪里想到春考在即的时候,有人会四更天跑到那里去看闲书?
典学说话了,“呵呵,也没什么事儿,我们查房的时候看见你不在,这么早就来读书,实在是监生当中好学的楷模,继续保持啊,争取春考一举折桂,我就不打扰了。”典学说罢瞪了王萧天一眼,自顾离去。
王萧天像丧家之犬一样,灰溜溜地跟着离开。
杨云笑笑,继续回去读书。
三月初十,万众瞩目的大陈会试终于开始,来自全国各地十三州的举子们济济一堂,连同他们的家人仆役,数十万人的涌入,让偌大的天宁城都显得拥挤起来。
为了准备会试,学子们多有提前一年半年就来到京城的,甚至还有些往科未中的举子,干脆在天宁城租赁下住宅,直接等三年后再考。
虽然举人已经可以当官,但是哪里有金榜题名,天下皆知来的爽快?更何况进士的提拔速度是举人远远不及的,不客气的说,如果用举人身份入仕,可能一辈子就在府县的级别打转,能在致仕前混到一个五品的府城主官,就已经是祖上烧了高香。可如果是进士,那县府不过是起点,州省部堂,甚至入阁拜相都是有可能的。
因为这样,每一次会试来应考的举人都如过江之鲫,今科不中,下科再来,可是中进士的比例实在太低,终生不中的反而是大多数。
举人们平均要参加三到四次会试,如果不中才会甘心回家乡去候补官员身份。但也有穷极一生,到了白发苍苍仍然在应试的。
数十年前,大陈的先皇帝有感于此,下了一道旨意,凡年满七十仍然以举子身份参加会试的,直接给予“赐同进士出身”。说白了就是安慰性地给个进士资格,让他们早点带着这个身份回家养老,免得死在会试场上。
此举一出,白发考生的数量倒是减少了不少,也算是一个德政。
“咣当”一声,贡院厚重的朱红色大门,在十几个兵丁的推动下合拢,隔断了场外无数期盼焦灼的目光。
大陈朝的丁卯科会试,正式开始。
参考总人数是两万零九百五十三人,他们要争夺六埃竞争可谓激烈之极。
这两万多人中,就有杨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