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网络游戏>未来光脑系统>第221节 舌尖效应!

很多淘/宝店家们忽然发现自己店里的东西好卖了,特别了在〈舌尖上的中国〉播出的美食,被‘吃货’们一扫而空,销量提升最可观的莫过于彩云之南的诺邓火腿,成交量翻了4.5倍,淘/宝上一家销售诺顿火腿的网店,半个月来成交了45件诺顿火腿,其中40件是在节目开播之后成交的,连带其它《舌尖上的中国》上没播出的地区特产、干货也销量大增。

起先,淘/宝店家们还纳闷呢,纷纷猜疑是怎么回事,一觉醒来,打开网页,忽然发现一夜间新增了无数个订单,最后,发现在《舌尖上的中国》的‘惹的祸’。

淘/宝店家陷入到幸福和苦恼中。

幸福的是,新年刚过就大赚了一笔,以前几个月卖掉的货,今天一大早就被一扫而空。

苦恼的是,没货,不少土产店铺首页显示:卖家调整作息时间,供货紧张种种,店家们除了供货商赶紧催货外,店家不得不苦笑向买家解释原因。

与此同时,‘吃货们’相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淘/宝网上用于传统烹饪的蒸锅、石锅等销售量比往常增加一倍多。

淘/宝对这种现象迅速做出反应,在零食主页推出了‘舌尖上的淘/宝’专题,以方便想要品尝《舌尖上的中国》里面美食的吃货们查找。

除了淘/宝外,还有国内一些团购网,也推出了相应的《舌尖》专题。按照纪录片的每集的名字,分几个类别,集中销售每集的食品。在拉/手网,《舌尖》专题上线一天就创下了单品销售量超过4天的成绩。

这种效应当然不仅仅发散在商业应用中,一种简单的填词游戏也迅速风靡,‘舌尖上的xx’成为一种新的网络热门词汇,只为吸引网友的目光。

……

除了各地的特产、干货,还有传统烹饪的厨具在《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销量大增外。

很多看完节目的观众第二天涌进附近的特色菜饭店,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还有很多观众打算去《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播出的地方。彩云之南香格里拉,东北查干湖,嘉鱼县珍湖等地旅游一番。上山去采摘松茸,撸起裤腿下湖去挖藕,在冬天,行走在东北查干湖的冰面上。看渔民冰下捕鱼。

还有的网友看了节目后。对厨艺大感兴趣了,报名厨师培训学校,或者在厨艺网站上学习,购买关于做菜的书看,……。

有网友对于这种因《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引发的现象潮形象地总结道,“《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之后,陈东笑了,明珠电视台台长笑了。各地旅游局局长笑了,食品特产销售商笑了。厨师培训学校校长笑了,厨艺网站站长笑了,炊具销售商笑了,特色菜饭店老板笑了,民俗学会会长笑了,书店的老板也笑了,……”

----

陈东在家里一直呆到过完元宵节才回到定海市。

刚回到定海市,还没喘口气,陈东就接到长江出版社杜文海打来的电话,《品三国》要出版了。

长江出版社从总编到小职员都看好〈品三国〉这本书能火,跟〈明朝的那些事儿〉一样火。

因为〈品三国〉这本书跟〈明朝的那些事儿〉一样,同样历史题材,同样是以一络语言写的一本很大的相似之处,区别只是不同的历史而已。

相同的作者,《明朝的那些事儿》能火,《品三国》没道理火不起来。

而且,《品三国》跟《明朝的那些事儿》相比,三国史比明朝史更加吸引人,读者受众更多。

因为明朝的历史,除了研究明史的学史外,绝大多数读者不熟悉。

但是三国的历史呢,一本《三国志》,一本《三国演义》,以及电视版《三国演义》,培养了一大批三国粉,很多读者都能轻易地叫得出三国里的人物,就比如粉丝最多的忠义无双赵云,还有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枭雄曹操,鬼才郭嘉,智计无双诸葛亮等等。

所以,长江出版社把《品三国》当做今年的重心,抽调出出版社一大半的人员、资源来宣传、运作这本书。

因为,长江出版社只需要卖好《品三国》这本书,就够长江出版社吃得饱饱的。

为了宣传这本书,长江出版社在网络上、报纸、电视上做了扑天盖地的宣传,宣传的重点是陈东+《明朝的那些事儿》的沿续之作络语言写成的的那些事?

这样突出卖点宣传效果非常明显。

经过《明朝的那些事儿》,《大国崛起》两本书接连热卖,陈东在在实体书读者圈子里名气绝对的no.1,有无数的书友粉丝,冲着《品三国》作者后面‘陈东’两个字,就会有很多读者买帐。

《明朝的那些事儿》的沿续之作络语言写的明朝的那些事儿》的书友冲着这两个卖点,估计有大半人会购买《品三国》。

三国的那些事,一本《三国志》,一本《三国演义》,还有电视版《三国演义》,培养了无数的三国粉,冲着‘三国的那些事儿’这个卖点,就会吸引无数的三国粉就购买这本书。

这样一连串的卖点宣传,书还没出版就吸引了无数的读者,可以说,《品三国》还末出版,就已经火了。

不过,很可惜,《明朝的那些事儿》发售的时候,有郭良宇跳出来作反面宣传,《大国崛起》发售的时候,有张良玉之流跳出来作反面宣传,起到的效果不错。

到了出版《品三国》的时候,全缩了,除了一些不入流的魑魅魍魉


状态提示:第221节 舌尖效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