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飞豹出击>第二百六十二章 赫鲁晓夫的“止损”

权利对于政治家来说比什么都重要,甚至远远的超过了生命,就象吸毒的人见到白粉一样。

蒋介石再次的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对于他来讲就象又一次的获得了新的生命。能不倍加珍惜吗?就象一个下岗多年的人,又重新的获得了一份意想不到的好工作一样,虽然自己不是老板,打的是“政斧工”,但那也是“打工皇帝”的“封疆大吏”呀,而且管理的地域和人员远远的超过了台w,怎么能不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和干劲投入新的工作之中呢。

此时,赫鲁晓夫也在为能拥有结束这次能毁掉苏联、“解救”苏联人民于水火之中的中苏之间的边境战争的权利做着最后的准备。

在9月16号的下午,也就是中国广播告《全世界人民书》2个小时以后,赫鲁晓夫把国防部长朱可夫和克格勃头子谢列平找到自己的办公室,摆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对他们说:“想必中国的《告全世界人民书》你们都看到了吧,你们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国防部长朱可夫元帅紧锁着眉头说:“按中国人的说法,这次核袭击是由驻扎在克拉斯诺卡缅斯克市西北12公里,苏联后贝加尔军区第1集团军第90摩托化步兵师战术火箭连实施的。但他们是怎么得到核弹头的呢?

谢列平马上先推脱自己的责任说道:“这完全是仓库主任布拉西尼奥伊库上校这些人的个人行为,我根本就没有向克拉斯诺卡缅斯克市的paketa215核弹储存仓库签发过任何有关发放核弹头的文件。”

“好了,现在没人说是你签发的发放核弹头的文件。”赫鲁晓夫有些不耐烦的说:“现在先不管是什么行为,事实上是苏联首先使用了核武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务之急是把所有的核弹头全部给我严加看管起来,没有我的亲自签署命令绝对不准发放和发射,敢于违反这个纪律的人,不管是谁,什么级别的一律格杀勿论。一定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度的发生。”

“是!我保证再不会发生类似事件。”谢列平连忙答应道。

赫鲁晓夫看着这个刚刚上台不久的克格勃主席严厉的说:“这一点,谢列平你要拿你自己的生命担保。还有,你马上把苏联后贝加尔军区第1集团军第90摩托化步兵师师参谋长彼得洛夫斯基和第90摩托化步兵师战术火箭连连长霍洛斯加克夫的亲戚朋友都给我抓起来,严加审查,看看是谁指使他们这样干的?有没有上层的人物参与此事。”

“第90摩托化步兵师师参谋长彼得洛夫斯基大校曾是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手下的参谋,是马林诺夫斯基一手提拔起来的。”谢列平十分肯定的说:“这次核袭击很可能是马林诺夫斯基指使的,但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是中央主席团的成员。恐怕有些不好查?”

朱可夫点了点头,添油加醋的说:“虽然我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这件事肯定是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指使,但这个可能姓还是很大的。使用核武器是他首先提出来的,就在前几天的主席团会议上他不是还一再的表示,愿意对中国实施先发制人的核打击,负这个责任吗。”

尽管马林诺夫斯基是赫鲁晓夫很好的私人朋友,马林诺夫斯基也是赫鲁晓夫一手提拔为苏联陆军总司令并准备取代国防部长朱可夫而成为苏联国防部常务副部长的,赫鲁晓夫把他拉进了苏联[***]中央委员会主席团,使他成为了正式委员,借此确认了马林诺夫斯基在苏联权力中枢的地位。但在解决有关中苏边界问题上,马林诺夫斯基这小子不能和自己保持一致,尤其是马林诺夫斯基最先提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这样十分疯狂的提议更让赫鲁晓夫感到极为不满,更有甚者在11曰的中央主席团会议上直接把矛头指向了自己。想到这儿,赫鲁晓夫恨不得马上把他抓起来。

政治家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有的只是政治观点一致的拥护者和不一致的反对者。赫鲁晓夫因势利导的对谢列平说道:“那就先把他抓起来。还有把那个净出馊主意扬言动用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伏罗希洛夫也一起抓起来。”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这样抓他们,中央主席团的那些一直主张战争的人会不会有意见?造成政治上的被动?”

朱可夫见赫鲁晓夫看着自己,知道赫鲁晓夫是在等着了解他的态度,急忙表态说:“我坚决支持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的意见和所下的决心,解决这些战争狂人的办法无非两种,一是象解决贝利亚那样直接抓起来,二是召开中央主席团会议用投票的办法解除他们担任的职务。我主张还是通过中央主席团会议用投票的办法来解决,我相信这几天战场上的事实,大多数主战派的同志都能清醒了,会支持我们的。”

“不行!不行!”赫鲁晓夫连连的摇着头说:“不能再这样了,如果在去年我们就决定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国的边界纠纷,那顶多划出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能得到一大笔钱。可是通过中央主席团会议用投票否决了中国方面的这个最为可行的提案,才导致这场中苏之间的战争。现在看还不一定要丢多少领土呢?如果在4天前我们做出这样的决定不用战争形式和中国对抗,也不会引起现在的核战争。拉倒吧!不能再通过中央主席团会议用投票这样的方式来决定苏联的命运了。不能再拿整个苏联的命运去冒险了。到时候苏联最后怎么灭亡的都无法说的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二章 赫鲁晓夫的“止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