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难道又是游隼?”
这是陈凡的第一反应,不过他想想,这不可能啊,什么时候游隼也是成群结队了吗?
不是说这玩意都是濒危,每次最多见到三四只就不错了嘛!
“咦,不对,不是游隼,是海鹰,这是凤头蜂鹰。”
陈凡激动地对着直播间镜头说道。
这是陈凡出发前,就参考这片区域,可能会存在的一种鸟类。
由于这是一种中型猛禽,并且群体性的。
凤头蜂鹰是一种迁移猛禽,并且是成群结队的。
所以,作为中转站,甚至是冬天他们的停留区域,陈凡很高兴。
把无人机角度调高,然后陈凡终于止不住自己的洪荒之力,开始侃侃而谈起来:
“各位,这是我在出发之前,就留意过的猛禽,今天终于算是碰到了。
你们看它,头顶暗褐色,有的是黑褐色,这些都是鹰哟,你看那鸟喙多弯,你看那爪子,多利!
“嗯!板凳已备好,坐等凡爷装逼!”
“哈哈哈,这不是普通装逼,我真的喜欢这群鸟,你看他妈那脑袋两边,短而硬的鳞片状羽毛,而且较为厚密,是它独有的特征之一。
头的后枕部是黑色羽冠,显得与众不同。
再看虹膜有几只是金黄色,剩下是橙红色,非常美丽。
嘴巴是黑色的,不同于金雕那些是黄色的,脚和趾为黄色,爪黑色。上体通常为黑褐色,头侧为灰色,喉部白色,具有黑色的中央斑纹,其余下体为棕褐色或栗褐色,具有淡红褐色和白色相间排列的横带和粗着的黑色中央纹。
一般头一年的成鸟飞羽为暗灰色,尖端为黑色,翼下飞羽白色或灰色,具黑色横带,尾羽为灰色或暗褐色,具有3-5条暗色宽带斑及灰白色的波状横斑。
凤头蜂鹰的体色变化较大,但通过头侧短而硬的鳞片状羽和尾羽的数条暗色宽带斑,可以同其他猛禽相区别。
它的羽冠看上去像在头顶戴了一尊“凤冠”,凤头蜂鹰之名就是由此而来的。
这种凤头蜂鹰飞行灵敏别具特色,多数为鼓翅飞翔。
它的翅膀飞行几次后便作长时间滑翔,两翼平伸翱翔高空。
常快速地煽动两翅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偶尔也在森林上空翱翔,或徐徐滑翔,边飞边叫,叫声短促,象吹哨一样。
有时也见停息在高大乔木的树梢上或林内树下部的枝叉上。
至于吃的嘛!听它名字就知道了,主要以黄蜂、胡蜂、蜜蜂和其他蜂类为食,也吃其他昆虫和昆虫幼虫,偶尔也吃小的蛇类、蜥蜴、蛙、小型哺乳动物、鼠类、鸟、鸟卵和幼鸟等动物性食物。
一般这种中型猛禽,多飞行中捕食,跟信天翁类似,同时也能追捕雀类等小鸟。
虽然蜂类都有螫人的毒刺,甚至于能致人于死命,但是蜂鹰却把它们当作食物,不仅喜欢吃蜂类的成虫,还吃它们的幼虫、虫卵,以及蜂蜜、蜂蜡等等。
凤头蜂鹰大多在林中的树上或者地上觅食,常用爪在地面上刨掘蜂窝,就象家鸡刨食一样,啄食蜂巢中的各种食物。
这时节是它们迁移到这边过冬的时间,所以整体显得更活跃,同时也是为了方便捕猎。
我估计,海边这些死鱼死虾也成了它们的食物对象。”
具体的,陈凡也不知道,好像鹰类跟秃鹫这些,都长着一个特别强悍的胃。
不然,这也没法解释,有秃鹫专以腐尸为食了。
“对了,凡爷,你怎么对凤头蜂鹰这么熟悉?”
“就是,简直如数家珍,难道有什么故事不成?”
“京城风清扬:凡爷我来了,先支持你两架超火,今天我有空,专听你给我们大家吹牛逼了。”
“噗嗤,神豪降临,凡爷快起劲跪舔吧!”
“嗯,好好吹牛逼,等着神豪打赏吧!”
陈凡看着这些弹幕,又对风清扬大哥感谢了一句,然后才道:
“是这样的,在我们老家,滇黔高原上,深秋季节,小时候经常见到这种猛禽,集群向南飞嘛!
我也是从小见到,十多年耳渲目染,逐渐熟悉了这类华夏天地间的猛禽,仔细回想起来,我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正是一场猛禽迁徙的现场。
一般来说,迁徙通常在白天进行,相对集中,而且有一定固定的路线,它们会年复一年沿着相同的路径南北迁徙,这些固定的路线被称为猛禽迁徙通道。
正是猛禽的这些迁徙习性和迁徙通道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有机会可以每年在这些通道上对迁徙途经的猛禽进行观赏和监测。
从那以后,我就一直梦想能够再次经历儿时的壮观景象。
咱们华夏作为横跨东亚一直到中亚的地理大国,毋容置疑地成为猛禽特别是东亚的猛禽迁徙绕不过去的地方。
这些猛禽迁徙通道的观察点,则成为我们观赏和监测迁徙猛禽的绝佳之地。
如辽省大鲢的老铁山、弯湾垦|丁等等,多是大陆深入海的尖端,由于地理地貌的限制,猛禽在这些狭窄的尖端聚集出海,在这些观察点形成易于观察的相对集中的迁徙群,从而形成猛禽迁徙的壮观景象。
然而在咱们华夏内陆,却始终缺少相对集中的猛禽迁徙观察点的发现,直到我中学时候看到的一段课外读物,《华夏迁移鸟类》,这才让我的更加了解了这一猛禽。
一般,川东平行岭谷包括渝州市区的每一座山,猛禽迁徙会沿着山脊线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