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公孙大帝>第三百七十五章 矫诏

年冬,弘农王于殿内与王后饮酒作乐,唱起了怀古薄今的乐府诗,其间充满了哀思与仇怨。这让早就恨不得将其掐死的董卓和李儒抓到了把柄,毫不犹豫而又蛮横的施展雷霆手段将其鸩杀。

这引起朝中保皇派大臣的极力反弹,但董卓自认为已经彻底掌控了局面,高高的举起了屠刀,在洛阳掀起了又一波腥风血雨。剩下的大臣要么跪下表示臣服,要么隐藏得更深。

董卓却没时间去理会这些,在李儒惊慌、失望的目光下住进了皇宫,开始了对宫内女性生物的安抚,用他那胖胖的躯体。

这让本来因为血腥而暂时停歇的反抗再次爆发,而且比之前更加的猛烈,但是……这并没有什么用,只是在西凉铁骑的钢刀下又多增添了数十亡魂罢了。

希望前边的那些人走得慢一些,大家还能相互交流一下作死的能耐,或者思考一下作死之所以是作死的原因。

只是屠杀过后,董卓的满不在乎,还有蔡邕的喋喋不休,让李儒感到分外头疼。

前者让朝中大臣立时缺了小半,要找人补充不难,难的是新来也有可能步了前尘,还要再次……

后者则是大肆批驳,蔡邕的脑子很清醒,批驳的对象不是董卓,而是他李儒。偏生蔡邕深得董卓信任,一月三迁,可谓是扶摇直上,和他简直不相上下。最关键的是,这是他极力推荐的结果。

董卓不想知道这些,当他爬上何太后的床榻的时候,他感觉整个天下都是的,想要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

一句话,他可以为所欲为!

至少,他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当董卓享受了何太后的**之后,又享受遍了宫内一切看得过眼的女人。但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开始大群夜宿龙榻之举……

董卓的肆无忌惮终于彻底激起了朝中心向汉室的大臣的怒火,他们在王允的带领下很是聪明的没有选择直接反对,而是在私下里进行谋划。

就在大家齐心协力,结果发现面对西凉铁骑那明晃晃的钢刀没有半点办法的时候,一个搅局的人出现,那就是曹操。他受到了所有人的敌视,但最后却他想出了唯一的办法。

没有半分改变的,曹操刺杀董卓失败,狼狈逃出了洛阳。

历史在此再次发生偏差,在公孙度的授意下,乔杨楼帮助曹操顺利逃出了虎牢关,失去了接触陈宫的机会。(虎牢关,其实就是汜水关,不信的自己百度。)

而在此之前,公孙度让人接触了在中牟担任县令的陈宫,企图邀请这位因为忠诚而早死,导致被大大低估的名士。只是陈宫的固执与忠诚,让前去的人无功而返,甚至差点儿被陈宫当做谋反篡逆之辈下狱。

这件事,让公孙度深深的认识到朝廷的确已经日薄西山,但要彻底将他从百姓、世家的眼中驱除出去,真的很难很难!

公孙度收到这些消息的时候,也同时收到了曹操传出矫诏的消息——

“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贼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廷,残害百姓;狠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寰宇,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匡扶汉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曹孟德果然就是曹阿瞒!”

“温水煮青蛙的道理,竟然这么早就悟了出来,当真不愧是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枭雄!”

公孙度感慨过后就是头疼。

按照原本的计划,这次群雄讨董,公孙度将要率领手下的大军参与其中,并给其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吸引更多的文臣武将。然后趁其余各路诸侯还十分弱小,uo发育的时候,领兵出击,拿下幽州,迈出成就霸业的第一步。

拿下幽州之后,立即将辽东数郡的模式搬过来,再厉兵秣马一两年后,除掉在冀州威胁最大的袁绍,进而掌控冀州。

然后继续种田,继续发育,坐看风云变幻,静待时机,在曹孟德真正成长起来之前,将他扼杀于摇篮之中。

不可否认,在孙刘曹三家之中,公孙度最忌惮的不是别人,正是曹操。这不是多了三世经历,多了超出两千年文化就能缩短二人之间的差距的。曾今有人穿越到汉末三国就一发不可收拾,从小兵没多久就能成为将军,成为一方诸侯,最后改朝换代,有那么简单?那么容易?

古人难道都是傻的吗?

或许大多数都是,毕竟大多数都不认字,但是这绝不包括孙刘曹,更不包括在历史上威名赫赫的荀攸、荀彧、贾诩、诸葛亮、周瑜等等等等,这些充满智慧之人。他们更懂得冷兵器的战斗,更懂得人心的揣摩,去进行丝丝入扣的设计。

不过,公孙度有信心在除掉曹操,一举统一吞下江北之后在十年之内,至多不超过二十年时间,解决孙刘两家,完成改朝换代。

如今来看,这个计划充满了漏洞,尤其是他展现出超强的实力之后,处于弱势的曹孙刘,以及其他诸侯必然会抱团取暖,就像孙刘联合以抗曹那样来抗他。

“难道真的不能缩短三国埋下的祸根?得等到我死后才能完成改朝换代吗?”

公孙度心底很是不甘,但他着实想不到办法。百姓的忠诚好解决,他们还处于尚需要启迪智慧的档口,只要能让他们过上安稳的生活就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真正的中流砥柱——文臣武将,应该怎么办?

这些东西,公孙度没有和任何人商议。

在这之前


状态提示:第三百七十五章 矫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