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汉兴>第230章 初步计划

军事方面,徐世杨现在打算把新兵营全部纳入新军建制,但他不想组建太多的营了。

新兵营的一千新兵,将给现有的7个步兵营各分配一百,剩余的三百人组成第十个营的基础。

新营被命名为驭远,依旧是个步兵营,徐世杨希望从被扣押的大周禁军中吸收几百个精锐补充进这个新的营,然后再从其他营中抽调一些老兵,组成基础的军士官基层。

连续抽调老兵的情况下,其他营的军士官比例已经降到了一个很危险的地步,继续组建新营,只会降低旧有单位的战斗力,在徐世杨看来,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新军步兵营由原来的500人编制扩大到600人,新增人员中,相对较为容易训练的锐士和选锋各占一半。

这样8个步兵营合计4800人,由于依旧缺乏战马,致远骑兵依旧只有200人,靖远骑兵维持500人建制。

另外,单独编组的陷阵兵加入运河三庄的部分庄客,凑足500人。

冯三虎的训练营进行第二轮征兵工作,这一次徐世杨扩大征兵范围,新兵营将有2000人规模。

这样的话,新军建制内共有7000人,全部为脱产职业兵,这就是徐世杨用来对抗鞑子反扑的核心力量。

作为辅助,青州现在麾下有6万核心壮丁(含新征服不久的青州北部以及运河三堡),大概3万左右的非核心壮丁(青州的外围家族)。

若是能吞并从运河向东到青州这块兖州地区上的坞堡家族,还可以增加1到2万青壮年男性。

从人口上来看,青州军已经具备了与鞑子争锋的基础,但目前也只是基础而已。

民兵没有与鞑子野战的能力,无论技战术还是武器装备,战斗意志以及信心,差的都很远。

好在鞑子若是南下,最不可取的做法就是全师出动,对青州全面扫荡进攻——因为补给跟不上。

前几年鞑子连续大规模南下,翼省一带已经被荼毒的不成样子了,数万大军人吃马嚼,想从当地获得粮草补给有些不太现实。

因此,从辽东燕云到齐省这一路,谁进攻,谁就相当于被坚壁清野,所有补给和运送补给的劳力只能从本土过来,运到前线的每一石粮食,都代表了在路上已经被消耗掉一石甚至更多。

徐世杨不信不善稼穑,一直以来以抢劫和强迫奴隶劳动来维持经济运转的女真人能搜刮出这么多粮食用以齐省的作战。

何况他们还有来自草原方向,蒙兀鞑靼的威胁。

女真人若是没有犯傻,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对青州方向进行一次有力但短促的快速攻击,争取一举打垮青州军。

或者干脆把目标定在重新疏通运河上,只要运河畅通,他们还可以指望来自江南的岁币购买粮食(还是得从江南买,这方面的贸易被主和派把持着,也是主和派之所以‘主和’的内在原因之一)补充自己空空如也的粮仓。

因此,对青州来说,即将到来的战争有两个重要方面。

一是青州一个面,再就是运河济宁方向一个点,只要能守住这两个地方,其他一切都好说。

徐世杨应对的措施是:

把全青州彻底变成一个大兵营(这一点早就开始了)。

然后以原有坞堡为核心,利用未开发土地较多,破坏也不会心疼的特点,大规模挖掘交通壕、陷马坑,夯筑胸墙。

争取把青州变成一个筑垒地域,实现大纵深防御,抵消敌军骑兵机动优势的同时,把战争形势尽可能拉近到民兵最擅长的防守坞堡上。

这样的话,即使民兵也能发挥一定战斗力,而且就算鞑子猪突一阵,能击穿几道防线,民兵也可以顺着交通壕迅速撤退到下一道防线。

以空间换时间,弹性防御,集中最有战斗力的新军做总预备队,抓住机会对部分地区的敌军进行短促反击,消耗敌军有生力量……。

另一个时代,坚定的步兵可以用这种方法抵御最强大的装甲部队(巴拉顿湖、抗美援朝),青州军没有理由不能用同样的办法挡住鞑子那其实并不重的重骑兵突击。

至于运河方向,那就更简单了,修建一个卡住运河的要塞,多储备粮食,跟鞑子死磕即可。

没有工程重炮,连古代攻城器械都不怎么了解的情况下,徐世杨不信鞑子能拿即设驻军要塞怎么样,哪怕不反击,拖几个月,鞑子必然会撤退。

等下次再来……,呵呵,等下次,谁是主动进攻方还不好说呢!

计划有了大概的腹稿,下一步就是徐世杨在充当秘书职责的赵琳帮助下,把腹稿变成初稿,然后召集青州军和新军高层商议——青州高层缺乏进取精神,新军新成立的参谋部还不够成熟,现在无法单独提出合适的战略计划,但在各人的管辖范围内,完善计划细节并无问题。

这种形式估计还得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到青州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政权,以及新军成长为一个完善的近代军事组织为止。

计划初稿完成速度很快,赵琳如今已经适应了徐世杨制定计划时,想起什么就说什么,显得有些跳脱,缺乏连贯性的思维方式。

她甚至能一边做笔记,一边把重要事项做个初步理顺。

这样等到徐世杨再也没什么好补充的,开始整理时,就能在几个小时内拿出初稿,然后迅速召开高层会议,开始商议计划细节问题。

这一次也是一样,徐世杨和赵琳仅用了半天时间,就搞定初步计划,只是徐世


状态提示:第230章 初步计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