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汉兴>第351章 粮税

“金矿的产量似乎不大。”

离开玲珑矿区的时候,章明义砸吧砸吧嘴,突然蹦出一句:

“每年6000两金,听起来不少,不过扣除成本,也不过数万贯的利而已。”

徐世杨笑了笑,回答道:

“若是劳力足够,黄金产量还能加大不少。”

“往年朝廷在齐省招远、栖霞、莱州府等地的金矿可年产黄金近万两,而且这只是官家收入,各种盗洞盗采屡禁不止,获利可倍与朝廷。”

“我估计,若是劳力充足,年产黄金三万两不成问题。”

另一个位面的元朝,登莱两府黄金产量大约是三万两,徐世杨认为自己有可能获得类似的产值。

章明义低头算了一下,然后说道:

“唔,这样的话,用登莱金铸造金币,可换得30万贯,这倒是还算可以。”

齐省的银行一直在用手中的黄金白银等硬通货铸造等额金银币,金币通常是7成含量的黄金和3成左右的紫铜等贱金属。由于币值稳定,齐省发行的分别面值一两黄金和一两白银的两种硬币流通都还算顺畅。

甚至随着徐李两家关系的逐渐加深,齐省金银币有向海外流通的趋势——至少给徐世杨运送大量天竺土布的天竺商人愿意接受齐省金银币支付货款。

“不过,想拿这三十万贯,徐兄你得想办法多抓鞑子劳力来。”章明义笑道:“为六千两金,一年就得填进去两千多鞑子,为三万两,一年还不得扔进去一万?”

“哪能全扔在这地方。”徐世杨笑着摇摇头:“我倒是想把鞑子全扔进矿坑里赎罪,不过各路鞑子全加起来一共才多少人?何况也不是只有金矿需要人手,还有银矿、铜矿、铁矿、煤矿等等。”

“特别是铁矿煤矿,那才是真正的吞噬人力大户,所以到最后还是得想办法利用机器。”

徐世杨伸手指了指淘金河上正在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风车:“先用水锤水磨尽可能替代我们自己人,还得想办法修专门的水渠和蓄水池,这样能回收体积小的金砂金粒。”

“至于矿坑里,我打算试用轨道。”

“轨道是什么?驰道吗?”章明义问道。

“当然不是,矿坑里怎么修驰道?”徐世杨笑道:“我只是想尽可能让奴工多发挥他们的作用而已。”

徐世杨设想的矿坑轨道是完全人力的小型木制轨道,工业革命初期曾经在英国投入使用,中国近代也用过,据说可以让一个半大孩子拖动几百斤的矿石——当然,效率提升的同时,也伴随着矿井工人收入和寿命的持续降低。

“轨道修好之后,章兄看一眼就能明白那是怎么回事了。不过倒也不急,金银虽好,可不当吃穿,我们的根本还是农业,是农民和田地。”

“嗯,徐兄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好。”章明义欣慰的点点头。

他隐隐觉得徐世杨特别注重商贾,对逐利之事相当看重,对国之根本的农耕就显得没那么重视了。

……

三天后,徐世杨一行进入莱州府境内。

负责莱州民政工作的是徐世杨的族兄徐世柏,这小子虽然有试图投靠鞑子的前科,但看起来对经营领地还算是有一手。

至少在安排农业生产方面,徐世柏确实打理的井井有条。

也许是徐睦江当了这么长时间家长,他作为儿子跟着学习管理坞堡,对这方面有些经验的缘故?

反正,从登州府到莱州府这一路行来,道路两边的农田里,黄灿灿的装甲长势十分喜人,高粱穗子沉甸甸的,一副丰收的景象。

徐世柏并未出城迎接徐世杨,他毕竟是做哥哥的,封建道德也允许他在徐世杨面前拿乔。

于是徐世杨只好进城听取自家哥哥的汇报。

“去年完成编户齐民后,莱州府在册的土地110万亩,今年本官组织开垦荒地,在册土地已经超过150万亩。”

徐世柏洋洋得意的宣称:

“去年莱州上等田地亩收一石,中等120斤,下等甚至只有80斤上下。”

“今年修了水利,很多中田成了上好的水浇地,下田也升格成中田,再加上麦豆谷复种,预计今年上等田能收一石半,中田一石以上,下田也能有120斤左右。”

“按都督府定下的税率,平民二十税一,庶民十税一,奴隶只保留口粮,家中有参军或参与兴修水利者减税,新开荒地减税,今年估计能收15万石粮税。”

齐省统一度量衡,石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容积单位,而是固定住一石等于150斤的水平上,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下面的疍吏利用大小容器以及踢尖之类的陋习剥削老百姓。

当然,在统计收入的时候,直接把石换算成重量也避免了各种不同重量粮食之间的换算。

这样算下来,莱州府一府六县,不计算国营农场,仅仅民间,今年就能为都督府提供2250万斤粮食的税收。

莱州府在齐省属于土质较差的地区,以前的农业收成在整个齐省属于倒数水平,如果不是现在都督府只占据了半个泉城和兖州,莱州连面积都是较小的那一个。

这样的莱州都能在轻税赋状态下获取2250万斤粮税,对徐世杨来说,这理所当然的是个好消息。

由于陆军总部迁移到登州,因此徐世杨对登州那边的数据比较了解,他估计今年登州农业税会比莱州高一些,大概在2500万斤上下,泉城和兖州那边不知道有多少不过估计不会少于登州,最富裕的青州估计能有


状态提示:第351章 粮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