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汉兴>第438章 会议季1

每年的腊月初到第二年的正月末,都是齐省的“会议季”。

六部下属的各分管部门都要开将近一个月的小会,期间彻底总结今年的工作,并制作明年的计划和预算。

然后回家过年,初六上班,再进入会议季下半程,即总代表大会阶段,各部门会把自己上个月的会议结果上报给大都督府审议。

这期间,既要代表兵部、工部两部,又要承担“太子”职责的徐世杨自然是最忙碌的人,没有之一。

兵部的总结、目标、预算等条目,之前徐世杨已经跟他的父亲和大伯透露过了,现在无非就是在会议上对更多人多说一遍。

大家都知道军队才是现如今这个小政权的核心支柱,因此没人对兵部的报告提出过多异议,兵部提出的预算案也顺利得到通过。

但工部就没有这个资格了。

户部的官员们对扩大投资工厂有些逆反心理,特别是那些奢侈品行业和那些看起来对战争没有什么直接支持的企业。

户部有些人似乎只在乎农业和军队所谓的“耕战”,却在内心深处并不把工业也算作“耕”的一种。

不知道这种心态是怎么来的,他们明明已经知道工业能带来的好处了。

也许是其他部门的官僚并不认为自己和自己所处的部门能从工业中获得多少好处的缘故

如果真是这样,那今年以后他们的态度就应该转变了。

徐世杨打算对大都督府辖下的所有非战略价值的工业军工厂、盐业、钢铁厂、银行、军马场以及金银矿之外的工厂,比如纺织、玻璃、酒业、农场、煤铁矿、砖石工厂、食品加工以及未来投产的不涉密、非战略企业,都向全社会部分开放。

所谓部分开放,是指这些非战略企业开始吸收民间资本。

工部的初步计划,是这些工厂发行股票,股票分配比例为

大都督齐王占5;

六部尚书各占1,合计6;

齐省其他官员共占9;

向齐省民众集资,出售30;

向江南民间集资,出售30;

齐省政权以银行出资的形势占有最后20。

股票不论落在谁的手里,本身都不具备执行权,所有工厂的控制权依旧掌握在工部手里,各人拿到的股票现在只是一种分成凭证,不论私人拿到多少股权,国有企业的控制权都不做变更。

在这个政策之下,大都督齐王所占的股票实际上就是“内府”,也就是徐家人的收入,徐世杨打算用这种方式替代户部每年给大都督府的内俸预算也就是说,徐家人今后不再由政府供养,收入取决于自己私产的经营成果。

这也是徐世杨对未来的某种布局。

如果今后,徐家确实做了天下,他不希望作为皇族的徐家成为政府巨大的财政负担。

另外,努力发展工业,允许宗室投资或自行建厂,也能有效避免自己把自己子孙当猪养的情况发生。

当然,那都是以后要考虑的问题,现在推出这个政策只是为了给工业吸收更多投资,然后尽可能减轻财政负担罢了。

为此,给六部尚书和其他官员的15股份,完全绑定职务而不是个人你在那个职务上就每年分红,不在那个职务就放弃那份股份。

与其说这是股份,还不如说是某种福利,只是这些福利取决于各个工厂的绩效。

可以想象,当官员们明白工厂股票可以给自己带来多少分红后,他们一定会尽可能为工厂发展保驾护航。

向齐省自己的民众以及向江南民间出售的60股份,具备可交易功能,如果有闲钱,私人甚至可以搜购一个工厂全部六成可交易股份。

当然,那也只是每年拿六成分红罢了。

到隆道四年,齐省部分地区甚至已经享受了7、8年的和平生活,在大都督府轻赋税政策的影响下,很多普通民众也已经具备相当数额的存粮、存款。

处于对饥饿过于深刻的恐惧,这些钱粮大多被农民仔细埋藏储存在地里,根本没法参与生产生活。

徐世杨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办法,给齐省民众一个投资渠道,把这些钱粮利用起来。

另外,民众有了企业的股份,就相当于跟这些国有企业,以及齐省政权在经济上捆绑在一起。

为了保证他们自己的投资和利润,民众也会毫无保留的支持大都督府齐王政权。

对江南出售股份的目的也是如此,徐世杨希望通过这种手段吸收江南开明士绅地主的库存钱粮。

将来跟大周朝廷翻脸,进攻江南的时候,这些人也会成为自己这方的天然盟友。

嗯,还有,这些投资齐省工厂的士绅地主,自然也会为齐省产品在江南的市场保驾护航。

对徐世杨来说,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这些股份的定价问题。

各个工厂的利润率差距很大,而利润总额其实并不完全取决与利润率。

比如玻璃、酒业都是利润率奇高的行业,但论纯利润,其实比不过市场广阔的毛纺织工厂。

因此,工厂股份如何定价,那些工厂的股份高一点哪些低一点,定低了会不会太亏,定高了能不能卖出去,都是必须仔细考虑的问题。

不过徐世杨打算把这个问题直接丢给各部门自己讨论决定,他不准备在里面插手太多了。

理所当然的,工部提出部分工厂开放投资的计划,在齐省各级官员中引起巨大轰动。

这种涉及到各自私人利益的政策,自然引爆了所有会议室,


状态提示:第438章 会议季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