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王妃安知君卿意>第一百九十六章 驭下之策

一战成名是什么感觉?姬南有些不敢想象。

他可能是史书记载里最平凡无奇的太子了吧,前二十年姬南的人生如同洁白无瑕的纸张般干净纤尘不染。不似同龄的或者比他相差上下两三岁的,姬南觉得自己一无所成。

白纸虽好未曾涂抹,但是也不若别人已经是浓墨重彩,或者是历经周折染上岁月的沉淀。

他的母皇父王,前者是魏国的开国女帝,为了姬家的江山延续,特地立了诏书将王位传给他,后者是魏国的治世明帝,将魏国治理的日益繁荣强大。

宁泽呢?少年的时候就被太傅说是一代良臣,将来势必能够在朝堂上有番作为。“骨重神寒天庙器”这句形容几乎整个少梁的人都知道。

就连身边的方结呢?在与齐舒订下婚约之后,却依然踏上了受命征战的路途,五年归来侥幸不死才被封为将军,而那些未曾归来的都埋骨他乡了。

文不成武不就,说的不也是他这样的尴尬境地吗?

父王和那些老师总是教育他,身为领头人最重要的是如何用好驭下之策,让那些忠臣良将人才他所用,这才是为君之道,治国之道。

还引用了母皇作为教育他的例子。

姬南记得,他们是这样说的。

当年姬卮是如何谋得天下的?她出身武将世家,腹中墨水也没说特别多,只是遵循着选贤举能、用人唯贤、礼贤下士以及诸多古训来对待追随她的人。

当年最先发起对前朝冲击的并非是姬卮,而是姬家的祖父一辈,可是到了姬卮这代,没有一个能够挑大梁的,所以她才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扛起了姬家的旗帜。

其中处理后备军需的事情交给了现在还在朝堂上的柳国公,而前线的事情就交给了姬慈老王爷,而文武兼备的宁泽的父亲更是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魏国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姬南明白这说明的是什么,无论是柳国公还是姬慈老王爷,还是说宁泽的父母,他们所作出的贡献乃至行的什么的壮举都是被人给铭记于心,铭记于历史。

但是要论说姬卮在其过程中到底做了什么,又有什么杰出的计策谋划,却还真就没有人为人所发现。

所以,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姬南只需要效仿先女帝,效仿言墨的行事作风治理国家就行了,其余的并不需要多想。

刚开始的时候姬南也是这么安慰自己的,但是时间长了他也觉得这样一味的安慰自己,沉湎于自我满足,也带来了些许问题。

就像自我捧高自己太子地位,以至于当父王说让他听方结的话的时候,他下意识的就是抗拒,就是嫌恶。

宁泽曾经教过他一个方法,每日醒悟其身,想想自己有没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需要改的地方。虽然做不到宁泽说的那样每天都在反思自己,但是偶尔姬南也会多想两步,比如说现在。

想到了宁泽,不知道他对自己的这番举动会有什么想法,会不会也是十分的支持他,甚至是夸赞他?在姬南的心里他一直是将宁泽视作他的良师益友。

待到成事之后回了少梁定然是要请他吃饭喝酒的,定然是要好好庆祝庆祝的。姬南想到这里就觉得激动的不行。

夏季炎热,这军服穿在姬南的身上磨出了痱子还是什么,又痒又疼的。蚊虫之类的咬他循着缝隙就钻进去,折腾的姬南苦不堪言。又或许是因为心情太过激动兴奋的缘故,以至于入夜万籁俱寂的时候姬南还是没有睡着。

如果可以的话他真的很想叫个人给他来扇扇风、捶捶腿,好好伺候伺候他。

但是因为这里是军中,姬南又是第一次与这些士兵群体在一起,难免生出了要做他们表率的心思来。

衣食住行都是要按照军中的标准来,自然是不能搞特殊的。

现在想来姬南还是有些后悔的,早知道有特权可以用应该可以用的,而不是要故作姿态给说看,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下次若是再随军出来,定然是不能这样了。

将要来的两块破布一块包着自己的腿,另外一块包着自己的手指,姬南蜷缩着就在临时的草席上面睡过去了,很难受,但是还是要将就。

姬南是睡过去了,但是有人却为他而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甚至是愁眉苦脸连做了几夜的噩梦。

说的就是莫兰。

虽然自花馔之后姬南与莫兰的关系降至了冰点,府里面人都能看出来太子殿下是故意疏离太子妃的,但是有疏离就会有亲呢。

自然姬南与高若琪的关系亲密了许多,下人奴才们个个也都是见风使舵的主,对待高若琪的态度好上不少,甚至都有了主动去奉承讨好的,以至于让高若琪在府中的日子好过了不少。

但是莫兰跟高若琪的关系依旧是水火不相容的那种,不仅没有好转,甚至是变得越发恶劣了起来。

莫兰痛恨告密者,尽管关于宁泽的事情确实是她做的不妥当。但是也是容不得高若琪这个小人在她的眼皮子底下跳来跳去的,这将她的颜面置于何地?

太子府的权力逐渐被姬南给夺回,分散到太子殿下的亲信手中,以至于太子妃过往在太子府忠说一不二的日子也是去而不复返。

可是尽管如此,对于姬南,莫兰还是存了和好的心思,并且是真心实意的记挂着他,姬南任性要前往那难民祸乱之地,可是谁又知道那里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他去了会不会有什么危险,带的人是不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六章 驭下之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