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三期区,是征地规模最大的一片区域,而在三期区中有即如新中汽车公司这样规模庞大的工厂,同样也有一些规模并不大的“小型企业”,尽管在邯彰专区成立后,为促进专区的工业经济,吸引农业富余人口进入工厂,按照专员公署的规划公司除去在专区投资了一批大中型厂矿之外,还刻意的将数百家合作企业设于专区十二县,从而使得专区工业经济每月都曾倍值发展。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新区内并没有小型企业,实际上在新区依然有大量的雇员在百人左右的“小型企业”,而且与合作企业不同,这些小型企业大都是由公司直接投资创办,无一例外的,这些小型企业,大都是那种“技术研究型”企业。
而位于三期区的“中国航空研究所”即是其中之一,与大多数工厂都修建于平原不同,这家研究所建于新区边缘的山谷之中,表面上这座航空研究所,是一家研究机构,可其同样也是一座工厂,尽管这座工厂的规模并不大,但其却依然是中国唯一一家可以生产所有飞机零部件的工厂。
“这里拥有最先进的设备,唯一没有的就是……航空设计人才!”
半年前,在觅桥飞机制造厂任监理的王助,在接受邀请时,邀请他的朋友曾如此提到位这座航空研究所,而此时置身于这间地下风洞试验室内,这个直径4。5米的大风洞是中国第一个风洞,飞机设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那就是风洞,而风洞正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前提之一。
过去,在马尾的海军飞机工程处时,尽管王助曾设计并制造过十数架飞机,但是没有一架进行过风洞试验,而此时,在风洞运行时轰鸣声于耳间回荡的时候,他不禁回忆起当年与巴玉藻一起工作时的经历。
“士倬,你知道吗?当年我和蕴华在马尾的时候,为了能够进行吹风试验,我们不得不用几块玻璃和砖头制成风洞,用一台小电机吹风……”
提及当年的旧事,王助再一次想起遭日本间谍刺杀的老朋友,相比于自己,无疑他更具天赋,只可惜……
“谢谢你!”
看着王士倬,这位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组的教授,正是他和他的同僚以及学生们一同设计了这座风洞,
“不要谢我,要谢,还是谢谢公司给我们一个园梦的机会吧!”
王士倬摇头说道,毕业于麻省理工并取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以及工程管理学博士的他,在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组任教授后,一直想设计一个风洞,以便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学习空气动力,在过去的多年间,他一直在千方百计的筹集经费,直到去年,在航空研究所成立之后,方才由公司投资兴建了这座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的风洞。风洞是大风洞,最大直径为4。5米,试验段剖面为圆形,正常直径为4。57米,可缩小一半,也可放大到6米,最大气流速度150米。
“嗯,的确要谢谢公司给我们这个机会!”
点头之余,王助的视线投向在这个修建于山体内的风洞试验室中忙碌着的数十名青年人,尽管这座研究所成立不过只有一年,但是却汇集了中国第一流的航空技术人员,像王士倬、钱昌祚、刘敬宜、朱霖,这四位被称为“航研所四大金刚”,而除此之外,还有过去两年清华航空组毕业而未去留洋的十余名青年学生,除此之外,还有北方高等工科学校的近四百名航空系的学生,以及数十位来自美国以及德国、法国等国的航空专家。
或许,正像他初来时,朱霖曾对他说过的那句话,
“相比于觅桥,这里能让我们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我们的梦想!”
而这个梦想非常简单——设计并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流的飞机!而现在,这座大风洞于王助看来,正是他实现梦想的基础,这将有助于他设计出全世界最快的、性能最为优良的驱逐机!
在经历了二十一年“一二八事变”之后,对于作为飞机设计师的王助而言,他渴望着设计出世界第一流的驱逐机,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他一面借鉴研究所的技术资料,一面整理着研究所从欧美购进的航空专业技术杂志,在吸取各国飞机技术长处。
“学森,你来记录一下试验数据!”
在王助浮想联翩时,王士倬则对身边的一个年青人说道,这个被称为“学森”的年青人,是王士倬的学生,也是他的“得意门生”,明年将赴美留学,而王士倬则建议他去自己的母校麻省理工就读。
“是,老师!”
在钱学森应下老师的吩咐时,附近的几个稍得空闲的青年学生助理却在那里商量着另一件事——明天,也就是周末去航空俱乐部学习驾驶,作为航空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不会驾驶飞机显然说不过去。
蓝天航空俱乐部是在当年北平的醒狮俱乐部基础上扩建的,与当初仅有数架教练机和数百名学员相比,经过两年的发展之后,现在的俱乐部却是一家拥有近三百架教练机的大型“俱乐部”,而这座占地五平方公里的即是学校又是航空俱乐部的“大型”机构,尽管这所航空俱乐部部由公司投资,但其并未设于新区,而是设立于新区之外,每天在这个新区南10公里外拥有多条现代化跑道的航空俱乐部上空,都可以看到一架架正在飞翔的黄色精灵,对于新区的那些公司白领、大学生来说,对此,他们并不觉得的陌生,这是航空技术研究所附属试验工厂制造的“幼狐”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