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远远的望着士卒爬上城头,又被魏军顽强狙击,刚刚爬上城头的士卒尽数阵亡,不由唏嘘,“吴起真
乃一代人杰,建立的魏武卒当真悍勇非常,纵使他已离去,但魏国凭借他建立的魏武卒称雄当世,无人能敌。”
景监也佩服魏武卒的悍勇,但他却自信道,“吴起已去,当世英雄唯大良造与孙膑。”
卫鞅摇头道,“孙膑确是人杰,我也当仁不让,但天下英雄唯我和孙膑此言却是大谬。”
景监疑惑道,“愿闻大良造高见。”
卫鞅望向一望无际的长空,良久方道,“大争之世,百家争鸣,天下人杰大多欲一展才华,施展包袱,但有一些隐于山林之间,他们却不欲入世沾染这人间血腥,终日游走于战国之外,有的甚至居无定所,游览山河胜地,他们有惊天动地之才,却不为世人所知。”
景监大奇,“天下居然有这样的奇人,不知大良造是否见过?”
“周游列国之时曾经遇到过一个。”卫鞅似乎陷入沉思,慢悠悠的说道。
“那此人之才比大良造如何?”景监向卫鞅问道。
卫鞅悠然一笑道,“如比法家一家之学,我自认不输给他。”
景监一笑,确实,卫鞅在秦国的变法足见他才能,但卫鞅好似话并没说完,于是景监向卫鞅问道,“大良造说法家一家之学不输于那位隐士,也就是说那位隐士还懂其他学说。”
“不错,他不仅懂得法家之学,战国百家他都有狩猎。最重要的是他还在其他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他自己的王道之学。”
景监皱眉道,“大良造是否记错,王道之学乃老子的学说。”
卫鞅一笑,摇了摇头,“此王道非彼王道,此王道包涵我法家之学,但又内含儒家之言,我也只是听他提起,没有拜读过他的作品。”
景监摇头道,“此人纵有才华,但学儒家之术,这般乱世岂有用武之地,这样的学说我秦国不需要。”
卫鞅沉思道,“我总觉得已此人之才华,创立的学说没这么简单。”
听卫鞅说那隐士高人用了儒家学说,景监已然失去兴致,望向城头,“哎,又被赶下来了,不行,我得亲自上前指挥。”说完还没等卫鞅反应过来景监已经纵马飞奔而去。
卫鞅摇了摇头,甩去心中的想法,专心看着秦国锐士攻城。
此时的大梁城头战斗十分激烈,因差点被秦国箭矢射中,太子魏申已没有刚开始上城指挥的兴致,见魏军
已经把秦军赶下城头,太子魏申找来那个救他的小将微微一礼道,“多谢小将军救命之恩。”
那名小将看起来并不粗犷,但说起话来却颇为豪爽,“太子是魏军统领,我救你是应该的,不需客套。哈哈哈。”
太子魏申道,“如此险战,将军居然还能发出如此豪气的笑容,魏申佩服,我看将军指挥有度,作战勇猛,不如你在城头指挥作战,城头消耗颇具,本太子去组织人员搬运物资。”
那名小将道,“那太子你就过去吧,城头有我在,丢不了。”
太子魏申听后大喜,正准备和公子卬退下城头,突然一顿,想起一件事来,向那名已经前往杀敌的小将高喊道,“将军,还不知将军性命,还请告知,本太子以后必有后报。”
那名小将的青铜剑砍下一名秦军士卒的头颅,听到后面太子魏申的喊声却没有回头,只是高声道,“本将陈天胜。”说完又一名刚爬上城头的秦军士卒被那名小将斩杀。
太子魏申也不敢再在这个危险的地方逗留,边下城墙边向身旁的公子卬道,“此人作战勇猛,这次如果能够挡住秦军进攻,本太子当重用。”
公子卬一听就明白太子魏申是什么意思,“不错,此人确实堪当大任,由他对付公子郝正合适。”
太子魏申见身旁无人,也不怕说破,笑道,“正是如此,我在离石要塞战败,如果公子郝战胜,我这个太子就当不稳了,必须要有一个作战勇猛的人来镇住公子郝。”
在太子魏申和公子卬下了城头后,陈天胜接过了城防指挥大权。
现在的大梁城六万大军已经损失了两万,虽然大多是普通士卒,但却也加大了守城的难度,一波又一波的秦军舍生忘死的冲锋,护城河已经被秦军的尸体和秦军提过来的沙袋填满,没有护城河护卫的魏军只能在秦军的冲击下顽强拼搏。
秦军的方阵在景监的指挥下快速前进,一波被打倒后,另一波又冲了上来,战斗无止境的进行,似乎秦军不占领大梁誓不罢休。
陈天胜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城头连连奔走,渐渐的感到身体疲惫,他不断的激励着身旁的士卒,他的声音已经嘶哑,但依然没有停止他的嘶吼,又一波秦军在攻城战丢下他们的尸体。
天色渐黑,秦军已经停止了他们的进攻,似乎像是在酝酿着什么。
秦军大营,卫鞅望着回来的士卒满脸哀色,这些都是秦国勇猛的将士,但为了胜利,三万秦军士卒战死在异国土地,今天卫鞅一直在研究城头的守卫,他希望魏军的守卫出现漏洞,他能够更快破城,他也明白魏国的都城现在并没有统兵大将,于是他不停的组织大军对魏军进攻,在进攻中寻找魏军的薄弱环节,开始的时候,
他看魏军的防守似乎还有一定漏洞,到后来,魏军的士兵少了,防守漏洞应该被扩大才对,但事实正好相反,他们的防守反而更加坚韧,不论秦军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