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重生战国之魏武大帝>第五十六章 血染安邑

彭、徐两家在魏国势力显赫,虽然经历了李悝变法,和迁都大梁后势力有所下滑,但无论是在魏国朝堂,还是军中都有很高的人望,迁都大梁以前,两家交好,相互联姻,一直相安无事,但迁都大梁之后,两家在新都缺乏根基,魏惠王又任用公子卬、庞涓等年轻将领,两家也开始走下坡路,为了振兴家族,他们开始在大梁掠夺土地,奴隶,以求稳定他们家族的地位,两家争夺也势不可免,大梁城东,土地肥沃,一直以来是两家必争之地,但又相互顾及对方势力,协商多次也没有解决,两家就这样拖着,本也相安无事,不料今日朝堂议事却将此事抬到明面上来,看魏郝的态度,也觊觎大梁城东的大片沃土,彭、徐两家都明白如果再拖下去,只能便宜魏郝,本来这事两家也都可以协商解决,但这块蛋糕太诱人,而且迁都大梁后两家各方面利益存在冲突,协商之路被两家否定,争,这是彭、徐两家家族商讨后的选择。

正在两家下定决心之时,一场风暴席卷而来。

受彭、徐两家争端的影响,安邑终于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民间战争。

安邑,魏国旧都,随着魏国战略重心向中原转移,魏惠王排除众议迁都大梁,安邑不再是魏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然而在魏国,安邑当之无愧是除大梁之外的第二大城池。彭、徐两家在安邑可谓根深蒂固,徐家管军、彭家管政,本也相安无事,迁都大梁后,两家为了发展开始有了冲突,这在安邑旧都体现的更为明显,两家为了争夺安邑的军政控制权,相互间争斗不断。

不知为何,最近安邑府令彭城以欠收为名,突然断了安邑守军的军饷,战国时期士兵突然断饷也是常有的事情,可这次军饷一断就是三个月,这就让统领军士的徐家起了疑心,这些士兵可以说是彭家的私军,大多是由彭家子弟组成,当然,如果国君招募作战,这些士兵也是会参加作战的,他们领的也是国家的俸禄,现在安邑府令断了他们的军饷,他们就只能向家族索要,如果只是一段时间,徐家还能支撑,但三个月不发军饷,徐家也就支撑不住了,但是,徐家毕竟是大族,也不能无端寻衅,事情要先弄确凿。于是,徐渭便亲自去府令府邸,询问究竟。不料还没进入府邸,却被安邑府令的亲卒赶了出来。

徐渭大怒,深夜聚集一千兵马,月明星稀,徐渭率领的一千兵马便堵了安邑府令的府邸,第二天清晨,彭城手下的奴仆便发现府邸被军士所围,安邑府内的所有人员都不得进出,但彭家岂是易与之辈,他们横行安邑还从来没怕过谁,见到府邸被围,来不及报告彭城,一群奴仆就冲了出去喊打喊杀,但奴仆岂是军士的对手,被徐渭率领的军士轻易的就赶了回来,有八个奴仆还被军士打死。

奴仆们寡不敌众,死了八个,人人带伤,只得逃回去报信。彭城得到消息后赶了出来却见到抬回来的八具尸体,怒火中烧,长发都竖了起来,大喝一声:“吹号聚兵,我彭家与徐家不死不休!”顿时,苍劲,雄浑牛角号声呜呜的响起,声音响彻长空。这是彭家族人的死战号角,是发动全体彭家子弟上阵厮杀的特殊信号。

刹那之间,安邑城听到号角声的彭家族人骚动起来,所有安邑城内的彭家子弟一齐出动,举着棍棒、锄头、猎刀、铜剑向着彭城府邸蜂拥而去,彭家军士也脱离大队,组织人员竟是呼啸而来。彭城带领一百多名丁壮勇士,呼啸一声,向府邸外狂风暴雨般卷去。府邸外彭家族人喊杀声大起,呼喝怪叫着向着彭城府邸蜂拥而至。

一场惨烈的缠斗在彭城府邸外展开!

徐渭大军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一千徐家士卒在彭城府邸外摆成了一个大方阵凭险防守,抵挡来自四面八方的彭家子弟的冲击,而自己则亲率一百士卒攻打彭城府邸。徐家族人青壮年多数从军征战,在家耕耘者多是老人、妇女和少年。彭家子弟也曾在战场厮杀,而且彭家的人口比起徐家来说更多。两家子弟相遇,各自都有引以为荣的尚武传统,加上新仇宿怨,竟是分外眼红,比两军肉搏更为惊心动魄。彭城府邸的奴仆甲士紧守府邸大门,而府邸外的彭家子弟则不顾生死向军阵冲去。徐渭大军依靠军阵,紧守阵势,对围上来要斩尽杀绝的彭家子弟毫不手软,狠命的阻拦劈杀,搅做一团,恶斗起来。彭家子弟也蜂拥呼叫,拼命向军阵冲击,企图彻底冲乱徐家士卒的阵型,和徐家士卒混战起来。徐渭带着士卒冲击彭城府邸大门也战况惨烈,彭家子弟依靠大门对徐家甲士的冲锋进行抵抗,上至士卒,下至奴仆,此时都是舍生忘死。

一时间呼喝遍野,惨叫不断。彭家子弟虽然多却是散兵杂勇,徐家人少但却是军中将士,通晓阵战章法。彭家虽则仗着人多,还有数十骑士,但却历来是单个冲杀狠斗,竟是显不出优势。双方混战撕缠一整天,两族子弟死伤惨重。

彭城和徐渭虽想停止争斗,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两家的子弟酣斗在一起,双方各不相让,有的子弟甚至像八爪鱼缠斗在一起,揪住对手谁也不敢放手,害怕突然放开对手反遭暗算,即使彭城和徐渭此事下令停手,双方死了亲属的族人也不会听令罢手,一场激烈的惨斗无休无止的进行,及至深夜,徐渭找了一个机会冲入彭城府邸,依靠将士精锐将彭城斩杀,这场大战才得以停止,但徐家族人也死伤惨


状态提示:第五十六章 血染安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