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节伴着桂花盛放,一些人家的院子里都种着一棵桂花,岂不知一场秋雨下来,湿漉漉的空气中弥漫着芳香。那花香很沉,似乎固定在上空某一处,抬头闻见一股湿气夹杂着浓郁的香气。
宝晴一家子去了怀平,沈丹钰和徐若琳她们去火车站送,回来时是下午,石板路因旧开了缝布着青苔,雨后空气中还是有夏天的闷热的气息。她们四个人一路都没怎么说话,还是萧莹开的口,她嗅到桂花都已开,便有些馋桂花小圆子了,她说:“我们去吃一碗再回家吧?”
其实大家兴头都不大,因为以前都是五个人,而且沈丹钰和宝晴关系最为密切,可是这样也不错,于是她们一起去吃。
一碗浓稠的糯米圆子加了少许甜酒酿几乎没什么汤汁,面上洒了新鲜的桂花,用汤勺和着白稠的圆子搅拌,吃一口甜香顿入味觉,只觉有股热乎乎的暖流在胃里。
她们聊着天,因着明天就是开学的日子,徐若琳还没有准备好功课,一碗小圆子吃完,沈丹钰又要了两碗,徐若琳起身先和大家告别。
等那两碗打包好的酒酿小圆子上来后,她们剩下的三个人沿着路走到街口也相继告别了。
回到家的时候还早,娟妈方烧了饭正在切菜,她把东西放到桌子上进去说:“娟妈我来帮你吧?”娟妈没想到小姐今天这么懂事,张罗着帮她切菜,娟妈说:“你上去待着吧,一会儿吃饭叫你。”
可沈丹钰一反常态执意把切菜的刀从娟妈这里拿过,说:“你每天都这么累,我现在都长大了,我也好帮帮你。”
娟妈身子一顿,听了这话顿时红了眼眶,沈丹钰可以说是她一手带大的,她在沈家做了二十几年,从来没想过小姐会说这么一番贴心的话,感动的不知怎么好,用围单抹了抹眼睛。沈丹钰发现娟妈的眼睛红红的,奇怪的问:“娟妈你怎么了?”
娟妈摇头,上来拿菜刀,只说:“我在这个家都做了二十几年了就是个做饭的,你给我干了我还做什么?”沈丹钰偏偏不给,继续把菜切完。娟妈在旁看着,喜悦地说:“你学着点也好,再过两年嫁了人,到了别人家不会做菜可不行。”
娟妈就这么说着,沈丹钰顿时一愣,她的耳朵红了,鼓着气把菜刀撂下,扭捏说:“什么嘛,我好心帮你。不帮你了,你自己切吧。”她一溜烟的跑上楼。娟妈在那里笑着摇头,继续切起菜来。
沈飞胤照例回到家,见桌上多了一碗桂花酒酿小圆子,正看着,娟妈在给老爷挂衣服,道:“这是小姐买来的。她已经吃过饭了。”
沈飞胤拿勺子吃了一口,嘴里念着说:“难得这丫头还想着我们。”娟妈走过来,笑着说:“岂止啊,小姐真的长大了,今天还到厨房里帮我切菜呢。”
沈飞胤吃完了那一碗,忽然回头望见大厅里挂着那一幅相片,叹了口气欣慰的道:“一晃这么多年了。女儿也懂事了。”
其实沈丹钰今日送别了好友宝晴心情郁郁着,早上收到了方世俨从六江寄来的信,字体工整的墨水笔写成的字极是熟悉,虽然信不长但总让她这两个月提不起劲来的心宽慰了不少。信上说,他渐渐熟悉了陌生的地方,他们是新入伍的新人职务并非很难。最后落款日期是七月十三日,旁边落着一滴宝蓝色的墨水,渗入纸张。
信上的内容不多很简短,零零碎碎地,六江这几日下雨,凌晨五点起床,从寝室外看远处的一条江,迷蒙的雾漫在江河的上面,点点滴滴的雨水落入澄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天晴。
沈丹钰准备开学穿的衣服,这么一弄上床前已是十点多钟了。黑夜包裹着的夜晚,方听清外面窸窸窣窣,雨点拍打着阳台斜进来,也不知为什么心一沉,不顾外面的阴冷拉开窗帘,阴冷的风夹杂着桂花香气扑进来。没有月亮,天空像是被一层灰雾蒙上了。
过了不久,意外知道了贤生留校当了老师,带的是新生。他也不住在宿舍了,那日沈丹钰见他大包小包的往家拿,便帮他提了一包,两人一边走一边聊天,后来聊到方世俨。
贤生只道:“没想到那小子还有这个志气,那个时候他从家回来,就感觉他变了一个人似的。”
沈丹钰知道贤生说的是方世俨母亲去世的时候,后来他也没和别人说过,她说:“那个时候他母亲去世了。”
贤生一顿,提在手里的行李好像松了一下,明显感觉他十分意外,最后听到他说:“是这样……都没听他说过……”然后又道:“难怪他不急着找工作了。”
日子过得快,沈丹钰照常上学和放课,她本来每个月都能收到方世俨的信,几乎都是写得最近发生的事,大约过了半年,从一个月一封信变成两个月一封,有时候还要等两个半月。沈丹钰不知道为什么,只是方世俨在信中所说,教官最近看管的严,训练的任务越来越多,完全进入封闭式阶段。
她写不了信给他,因为北区军纪严明尤其是新进的新生只准和自己的家人联络,她也百般无奈。
不过只是两年的训练期,两年其实不久。
她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发生了一件大事,原本和他们这些百姓无关,但也闹得沸沸扬扬,大报小报人人谈论。
北区的田兆年和西区的戚建匀正式分立两派,原因不明,据说是内部起了矛盾。就在月初西区的管辖之地阜临,田兆年的队伍与戚建匀的兵在城外兵刃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