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回唐>第203章 唐朝的报纸?

贞焕从李清手中接过手稿,翻看了一下。

里面内容记录的是有关道家的一些起源故事,从最初的盘古开天、三清创教,到黄帝崆峒问道、铸鼎炼丹、白日飞升,再到老子柱下传经、西出函谷等等,把道家的起源和发展梳理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

其实这部手稿最初的样子并不是这样。李含光等数位道门宗师闭门造车,一开始整理出来的道家传承体系文字要比现在的这部手稿晦涩难懂的多。

李清在跟诸位宗师谈到如何传扬这些东西的时候,提议还是把道门的起源和发展编写成一个个的故事,这样人们才有兴趣去听这些,潜移默化之间慢慢就会形成一个最为基本的信仰出来。

随后便有了李清拿过来的这部手稿。

贞焕翻了片刻,合上手稿,看着李清,小心地说道:

“这些是道门传出来的经卷?”

整部手稿虽然是一个个的故事,但还是可以从中看到这是道门内部的书籍,世面上并没有流传开来。里面所记载的故事有些是这时候的人们耳熟能详的传说,而有些确实是前所未闻的事情。贞焕从头看到尾,猜想着应该就是道门内部的经卷。

“不错,这是对道门中一部《起源真经》的注解。”

李清点点头,说道。

所谓的《起源真经》自然是李清的杜撰,李含光等道门宗师整理出来的道家起源以及信仰体系虽然已经成书,但是并没有名字。在整理成经书之后,被送去了温泉宫李隆基那里,希望能够让李隆基为经书御批书名。这样这部关于道家起源和信仰的经卷就天然的具有了权威的认证和认可。

这样的话,以后跟佛教或者其他教派争论的时候,佛教等就要考虑皇权的威严而不会在对道门的起源等大肆攻击,当争论被限定在了道门所设置的这个框架之中,历次争辩中所涉及的夏夷之辨、教义之争、信仰习俗之变都会向道家倾斜。

听到李清的话,贞焕拿手稿的双手有些颤抖,脸上浮现激动的神情,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能够见到道门内部真经的注解。

贞焕看到李清有些疑问的眼神,笑着说道:

“不瞒小郎君,贞某也是信道的,不过平日里只能接触到《道德经》等道家真经,道门之中的经书还从来没有见过。”

李清笑了笑,没想到这店家竟然还是一个信奉道家的人,估计也就是平常时候见到的对成仙问道感兴趣的人吧。虽然这时候道教很是盛行,但是真正能够度牒为道士的还是少数。

“没想到竟然还是同道中人。”

李清笑着说道。

贞焕奇道:

“小郎君也是信道之人不成?”

“我家小郎君可是上清茅山派宗师玄静道长的师弟。”

昆仑在旁边炫耀的插嘴道。

在贞焕这些普通的信道之人心中,道门各派宗师都是高高在上,神秘异常的“神仙人物”。而作为上清茅山派宗师,李含光的名头自然极大。

前些天李含光率众徒入京面圣,在长安城也是一件大事,街头巷尾的传言自然也不少。

在一些虔诚的道门信徒心中,如果能够见到这些宗师一面,亲自聆听教诲,绝对是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这些人比后世的所谓追星一族要坚定的多。

即便不能见到这些道门宗师,如果谁认识宗师身边的教徒同样是值得炫耀的事情。

贞焕听到昆仑说李清是玄静宗师的师弟,一时间激动不已,反应过来后连忙见礼:

“贞焕参拜仙长。”

李清连忙让过,笑着说道:

“贞店主客气了。李某现在是常人身份,平常称呼就好。”

李清并没有表示出自己侯爵的身份,不然这文渊斋的店家贞焕怕是会要大礼参拜了]

“是,是。”

贞焕连声说着,激动地双手相搓,这时候才发现自己手中还拿着手稿。贞焕随即想起李清刚才的问话,连忙说道:

“这本经卷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雕刻出来付印。”

李清点点头,知道雕版印刷最花费时间,光前期的开工雕刻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其中还不能有错误的地方,否则整版都要重新再来。

整部手稿大约有十余万字,这中间有选纸、选墨、校对等等环节,按照正常的工序时间也要两、三个月。

贞焕说的两个月时间也是在加快进度下的最好状况。

“不知道整部手稿印制下来需要多少花费?”

李清问道,雕版印刷的成本很高,这样一部手稿的话估计花费不少。

“我怎么好向道长收钱,更何况这是道门中的经书。”

贞焕说道。

李清摆了下手:

“虽然是道门经书,但也不能让贞店主做赔本的生意,这些钱财我还是能够拿得出来的。”

随后贞焕说了印制的大致花费,倒是比李清预料的要少一些。

接下来,李清还是在贞焕的带领下去了后院观看了雕版印刷的整个过程。因为文渊斋还是主要经营文房四宝生意,所以印刷的规模并不大。后院里面有十余位负责雕版的老伙计,除此之外是数十负责付印等其它事宜的仆人。

整个后院并不太忙碌。进进出出的这些人身上有一股颓废懒散的气息在,甚至于就连贞焕本人也没有什么激情在里面。

从后院出来,李清看着前面店铺之中稀稀拉拉进店的人,扭头问道:

“贞店主最近生意清淡不成?”

“唉。


状态提示:第203章 唐朝的报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