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
“有一人走路撞过来,携带的斧头砸到了某的脚上。”
“人呢?”
“跑了。”
“往哪里跑了?”
“没看清楚,好像是往南。”
“跟上去,四处查看查看。”南霁云吩咐道然后带人往南去了。
……
从旁边归义坊中闪了一个身影出来,身量并不高,看了看走远的金吾卫,随后沿路而去,一直走到承福坊,来到一个比较偏僻的院落。看看四周,随后推门闪身进去了。
那人到了房中,把手中的包袱放在桌上,稍微喘了口气。从后面出来一人,看着那人问道:
“大兄,东西买了没有?”
“买了把斧头。”那人答道。
“怎么买把斧头?应该买些便于携带的匕首、刀剑之类的。”
“我非得劈了那狗贼才算报了仇。”那人说道,随后又问:
“你呢,找人写好了没有。”
“写好了,倒是颇费了些功夫,不敢让人知道。最后才找了个落魄的书生,多给了钱才给写好的。”
“应该没问题吧?”
“没问题,那书生倒是没有疑心。”
“那就好,这两日找机会动手。人我已经盯着了。”
“事成之后我们怎么打算?”
“往南走,去劈了另外几人。这仇总的报全了。”那人的语气狠辣。
……
这时候的李清和李瑞已经到了张九龄府上。让仆人上前敲门,有人开门出来接过请帖,随后被管家接了进去。穿过两进院落,沿回型走廊过了一个天井,来到了酒宴设置的前堂,张九龄已经在那里等了,堂上还有先到的几人。
张九龄见李清进来,笑着说道:
“哈哈,神童已经到了。”
随后问李清:
“听说前些日子二郎病了?不知道好些没有?”
“已经好了,倒是劳张相惦挂了。”李清说道,随后把身边的李瑞介绍给大家:
“大兄不放心小子晚上走夜路,特意过来向张相请个安。”
李瑞这时候忙上前施礼。张九龄哈哈笑过,随后让两人落了座。
今天的宴会请的人依旧算的上都是才子,那李白也是在列的。倒是有两三位年纪比较大一些的人李清并不认识。席间还是很顺利了,作为小孩子不用跟人找话说,过来与李清说话的也都和善,大致上都是夸奖李清的话,应付起来绰绰有余,李瑞却也颇为适应这样的场合,应对有度。
张九龄席间说道:
“之前说让二郎来府上是想介绍给几位夫子。在座的几位夫子算得上学问很是渊博的。”那几位就是李清不认识的年纪比较大的人。是张府上的夫子,负责教授张府上的后辈,都是有功名在身的,学问是非常好的,也不是迂腐之辈。
李清与几位夫子之间相谈甚欢,几位夫子问了李清不少的问题,想来也是对这位“神童”很是好奇。
这几人的学问算是不错,至少李清与对方相比还是不如的,于是虚心请教,没有自持才气的模样,颇得几位夫子的赏识。
几人与张九龄说起李清的时候说道:
“此子好学聪慧,小小年纪懂得自持,没有那些才子的恃才而骄的毛病,倒是难得的人才了。”
这些话李清是不知道的,晚上的宴会结束的比较晚,一帮才子文人之间的交谈、吟诗作对,议古论今,好像有无数的话题,张九龄也很是高兴,席间还下场舞了一曲,倒是让李清开了眼界、
李清最后还是先行道了别。这时候的洛阳城已经被雨水洗了一遍。晚间的空气微冷但是清新,空气中有淡淡的花香飘过,偶尔从别的坊中传出歌舞的声音,依然有很多人在这盛世的洛阳夜中欢聚。
李清回来的时候,走到院子中发现老太太那里还有灯光亮着,于是顺着走廊过去看了看。
这时候的雨差不多已经停了,屋檐上滴答、滴答的缓慢的滴着水珠,风吹过,树上落下雨水来,打湿在人身上,凉凉的,感觉很不舒服。
李清走过院门,看到老太太在屋子前面的走廊里站着,身旁是服侍的巧儿。有昏暗的灯光从房间里透出来,照在院子里正在盛开的牡丹花上,娇翠艳丽的牡丹花在夜色中绽放,上面残留着刚刚下过的雨,娇艳欲滴。这是最后的美丽的,明天一觉起来,这被雨打的牡丹花便会败下来、凋零而去。
老太太在那里正在观察这些自己家中种了很多年的牡丹花,目光疏离,像是在想着心事。
李清上前:
“奶奶,这么晚了怎么还没有睡?”
“清儿啊,回来了?”老太太抬起头看着走过来的李清,语气缓慢而惋惜的说道,
“老了,睡不了这么长时间了。听到雨声就醒了。想起院子中的牡丹,起来看看。今年的牡丹开不了几天了。唉!”
“是,在外面贪玩,回来的晚了些。”李清道。
“嗯,天也晚了,睡去吧。我再站会儿。”老太太说道。
“那我陪着奶奶。”
“不用了。有巧儿这丫头呢。这么晚了,倒是难为巧儿了。”老太太示意李清回去,夜已经很深了,四周除了雨滴的声音便是风声,吹得树木和牡丹花枝沙沙作响,除此之外,寂静的很。
李清道了晚安,转回了自己住的地方。走出老太太院子的时候,回头看见老太太起身,边上的巧儿忙上前搀扶住,缓缓的进了屋子里面。等了一会儿,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