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晚清崛起>第992章 日德兰大海战二

第992章日德兰大海战(二)

前来进行参观的几艘中华帝国的潜水艇早已经赶到了这里两艘负责监视英国的皇家海军舰队两艘则是负责观察德国海军的行动。 也就是在这北海水域了假如说要是在太平洋、印度洋或者说是在大西洋上那海军的航空母舰都会出来的这样一来的海军大战场景可是少见的啊。

这几艘潜水艇都是中华帝国最新型号的大型潜水艇速度快、航程远当然了他们最出色的地方是现在世界上独一份的报务通讯系统除了可以用潜望镜加装天线以外他们还有一个可以拖带的浮筒式的天线在水下几十米的深处就可以向外面发射无线电波通过电离层的折射他们可以远距离的进行通讯。

每一艘潜水艇上都有专门的电报破译小组也就是说英国的皇家海军和德国人的电报信号只要是一出现他们马上就可以进行破译绝对不会比他们本身翻译的慢他们的电报就会破译出来送到艇长的手中而艇长再根据情况是转发还是需要通报那就凭艇长的个人感觉了。

1916年5月31日下午十四时希佩尔上将的“诱饵舰队”与皇家海军贝蒂中将的“前卫舰队”两者之间相距五十海里两舰队处于并行态势但由于双方对预定位置的测算均出现误差并未发现对方。

就在这一场大战即将擦肩而过的时候。恰巧有一艘不定期的(注意是不定期啊两国海军真是命中注定必有一战!)丹麦蒸汽轮“海峡”号从两支舰队前锋之间的海域穿过该船冒出异常多的蒸汽。引起了双方的警觉。希佩尔上将命令“埃尔平”号轻巡洋舰(原为俄国海军建造开战后被德国海军接收)与两艘鱼雷艇前往侦察同样贝蒂中将也派出轻巡洋舰“加拉蒂亚”号前去查看。

二十分钟以后皇家海军的“加拉蒂亚”号向贝蒂中将报告:“有两舰正向东南偏东方向行驶似为敌舰。”贝蒂命令舰队向南偏东南方向转舵。然而由于信号传递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第五战列舰分舰队转向较迟。第一轻巡洋舰分舰队被派出去支持“加拉蒂亚”号轻巡洋舰。

几分钟以后大约在十四时二十八分时“加拉蒂亚”号被“埃尔平”号的150毫米炮弹击中舰桥但幸运的是该弹未爆炸日德兰大海战的序幕正式的拉开了。但是由于通讯故障。最初来自于“埃尔平”号上的报告希佩尔上将根本无法阅读。因此希佩尔上将并未命令舰队改变航向。

前卫舰队的贝蒂中将命令所有的战列巡洋舰提速到了二十四节向“加拉蒂亚”号靠拢很快他又命令“厄嘉丁”号飞机母舰派出飞机前去进行侦察但是他们的水上飞机需要二十分钟的时间进行准备才能起飞。

原来英国人的飞机母舰上只是搭载了四架水上飞机。要说四架也就够用的了只是用于侦察多点少点没什么关系的但是他们的起飞就麻烦了。先是要让军舰停止前进然后把固定飞机的绳索解开。把飞机推到特制的一个吊杆前就和大家在港口上看到了龙门吊一样慢慢地把飞机吊下去然后飞行员再下去。登上飞机。

水上飞机的下面自然是和陆地上起飞的飞机是不一样的下面没有轮子。而是换上了一对好像和鱼一样形状的两只浮筒飞机发动以后。以螺旋桨的推力让飞机向前滑行这可是很废劲的这一次执行任务的是一名少尉罗宾逊。

不过他出去飞了一会儿他就回来了原来他的飞机又出现了机械故障他不得不很快地就返航了。

这时候诱饵舰队的希佩尔上将也发现了问题如果要是没有事情的话那“埃尔平”号也应该回来了吧可是现在已经将近一个小时了可是它还没有回来那就是出现问题了于是他又重新地研究了一下那一封没法阅读的电报于是他改变了航向率领自己的舰队向“埃尔平”号靠拢。

知道贝蒂已经加快了速度大舰队的司令杰里科上将他在后面的舰队把速度提高到了十八节他要快一些赶到战场上去。

下午十五时三十分两支舰队都发现了对方。

此时贝蒂的前卫舰队中是:战列巡洋舰队由“狮”号带领“皇家公主”号““玛丽女王”号“虎”号“新西兰”号“不倦”号随后跟进。而希佩尔的诱饵舰队由战列巡洋舰“吕佐夫”号带领战列巡洋舰“德弗林格尔”号、“塞德里茨”号、“毛奇”号、“冯?德?坦恩”号依次跟进。

下午十五点五十分贝蒂的前卫舰队和希佩尔的诱饵舰队间的海上决斗开始了。初期战场态势对希佩尔十分有利他的舰队不仅背对太阳而且被一层薄雾笼罩而随风飘动的煤烟和炮口硝烟的混合物更降低了英国方面的能见度。英国方面还出现了火力分配失误结果造成“狮”号和“皇家公主”号向同一目标开炮而实力最弱的“不倦”号却被派出与“冯?德?坦恩”号对决。

而最要命的是英国舰队拒拥有6:5的数量优势却对德军中实力强劲的“德弗林格尔”号视而不见于是该舰得以从容调动12英寸重炮狠狠地向英舰发射着它的那些巨大的炮弹。

开战两分钟以后。两边的旗舰对决中“吕佐夫”号的炮弹命中了“狮”号而“毛奇”号也击中“虎”号两次“皇家公主”号命中“吕佐夫”号一次。而“虎”号的反击全部偏出2000米开外(它的眼神也太差了吧)落在侧翼担任警戒的“雷根斯堡”号轻型巡洋舰附近令该舰十分疑惑区区一艘轻巡洋舰为何会招致如此的厚待?

混战中“皇家公主”号被“德


状态提示:第992章 日德兰大海战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