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帝国行>第1144章 一声啸

五月十七,永兴城以西的靶场,数门火炮,一门121毫口径的十二管便携式火箭炮整齐列在靶场阵位,随着一声令下,十二管火箭炮在呼啸声中喷吐着火蛇,一发发火箭弹在震天动地的呼啸声中扑向十四里地外的固定靶场,十数秒后一阵剧烈火光与爆炸,引得战位的众人啧啧称奇。

“此炮呼啸如卷风,落地如炸雷,催之既克,毁之无存,厉害呀!”

卢皋赞口不绝道,百里燕很是得意说:

“此炮十二发齐射只需十数秒,瞬间可令一亩地化为乌有。想那腋目人再如何厉害,面对此种威猛火力,令其尸骨无存,再如何刀枪不死,也不过是笑谈尔。”

这时赵焕说:

“倘若是装在战船上,想来战力更是可怖啊。”

百里燕摇头说:

“不然,装在木船上十分之不便,却用于对陆炮击更好,若是用于对敌船,并不容易。”

话音未落,一旁蒋杰担忧说:

“可是此炮最大射程只有十五里地,腋目榴弹炮动则便是二十多里呀,仍在其射程之外。”

“言之不错。”百里燕肯定了蒋杰说法,接着又说:“可你想过没有,腋目火炮何等笨重,而此火箭炮一头骡马便可拉着就走,几人拆分可以进山,只需隐蔽行事,趁敌不备,发起突然袭击,而后拉着便跑,岂不方便。

而且此炮弹药无需发射管,扛着一发固定于土堆上,以敲击、加热、电发均可发射,十分便利。倘若是装在皮卡车上,机动作战,打了便跑,腋目人焉能奈我何。”

永兴城研发的121毫口径(约合109毫米)火箭炮纯翻版63式107火箭炮理念,无需任何工具,徒手拆卸组装,轻便灵活皮实耐用,哪怕是文盲也能使用。

发射采用配发的标准手摇发电机,或是蓄电池,三到五节干电池盒,也可撞击发射,点火也可以,既然是翻板,尽可能在技术上追求做大程度的靠拢,107火箭炮有的有点,121毫火箭都有,缺点亦是如此。

考虑到当下人身高较高,体能强,口径略有增大,以增加威力,但射程并不比107火箭炮增加多少,原因在于发射药仍然落后。

此外还有一个简化版本的火箭弹,使用硝酸钾和白砂糖【注1】融化混和充当推进剂,但射程只有四五里地,但优点是成本低,用于对付距离不是很远的目标实施打击。

蒋杰担心火箭炮射程仍然太短,不足以应对腋目榴弹炮威胁,但107火箭炮设计的根本战术目标是灵活机动的作战以及游击战。

同时腋目人显然还不太可能发展出“大炮兵主义”,集中几千上万门重型火炮在一条战线上,实施密集的火力打击,所以对付小群和单个火炮目标,机动灵活的火箭炮生存率极高,而且制造方便价格低廉。

火箭炮试射结束,开始试射80毫山炮,该炮去年四月完成设计,六月试制样炮四门用于测试和评估,经过四个月的密集测试评估和镇军反馈建议,做修改后十一月中旬开始生产。

该炮小巧请便,炮管短小,全重不过才四石半,拆卸后,一个步兵班背着就能走,还有余力携带十几发弹药。

该炮采用楔形炮闩,炮管使用精锻碳钢,膛压差了些,因此射程只有十里,与80毫迫击炮、榴弹发射器共同用于步兵火力支援,十分称手。

尽管新炮层出不穷,但炮弹生产却并不充足,咸军645型火炮多数已完成升级改造,紧接着就发现炮弹不够。

此前球形弹丸都是铸造和磨削加工,生产设备要求极低,现在都要冲压壳体,再上机床车削,工时消耗大为增加,而产量跟不上。

去年全年只生产各型定装火炮、迫击炮炮弹九十余万发,光训练就打掉了近九万发。

百里燕重点转移了产能生产枪支和火炮,去年一年生产包括榴弹发射器在内,各型长短枪支近四十一万支,迫击炮与各型后膛定装炮一千四百多门,645型前膛炮约两千六百门。

651型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班用机枪约十一万支,榴弹发射器六千多具,651型转轮霰弹枪、泵动霰弹枪三万七千余支,654型甲乙两型步枪约三千六百多支,但符合狙击要求精度的只有两百于支,说是百里挑一也不为过。

其余为早期型号的647、648长短单双管霰弹枪、单发步枪、转轮手枪。

但总的来说,更为先进的651系列自动化枪族,产量仍然远不能满足装备,652、653年为转移产能生产机床设备,两年651系列枪族总计只生产了三万六千余支,653年仅生产的一万四千余支,加上654年的产量651系列半自动、自动枪族,勉强装备十四万人,不足部分由转轮手枪、泵动霰弹枪、转轮霰弹枪弥补。

如果全部腾挪工业产能生产651系列枪族,以现在投入的工业耗时,一年不过二十三万余支,远不足以满足扩军需求,继续制造更为便于生产的647、648两型系列,能解决火器的有无问题。

由于枪炮生产大量占用了设备,能用于生产炮弹的车床自然就少得多,这还不算其他工业产品和军工生产占用的机床。

唯一让百里燕欣慰的是子弹生产增加到了年产一亿八千万发,加之过去三年囤积的弹药,如今手里有近三亿发的储备,消耗近七千万发子弹。

其中五千多万发在训练中打掉,一千多万发出售,少量在看管战俘时消耗,约有六百多万发出售给了御客,咸军新械镇军由于没有


状态提示:第1144章 一声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