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千里求才
隋帝杨广的临时行宫从郡衙搬到了城中的一户大户人家的府上,这里位于城池中部,箭矢射不到这里。中堂大厅之中,杨广再次召集了众大臣在商议守城对策。
大厅之中,来护儿已经先一步把今天两次守城之战的战况向众人进行了通报,使得在场的每一个人心中都沉重无比,今天突厥大军仅仅用了数百架最简单的攻城梯,就几乎攻破了城池,如果他们再增加别的攻城工具,雁门城还能守得住吗?
“镇殿大将军已经成功混入了之前攻城的突厥将士之中,不出意外的话,宇文爱卿召集天下大军前来勤王,大概需要十五到二十天的时间。”
杨广看着众人,叹了口气,“现在大家都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提振大军的士气,让将士们可以坚守城池一个月?”
一会沉默之后,民部尚书樊子盖上前躬身施礼,“陛下,世人常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现在要想提振大军士气,唯有重赏!陛下只要下旨承诺,在大军解围之后重重赏赐守城有功将士,将士们必将士气高涨,奋勇杀敌!”
“陛下,臣也赞成樊尚书的建议!”民部侍郎裴蕴出声赞同,“重爵厚赏将士,确实是鼓舞士气的无上良方,臣支持!”
这时,内史侍郎也上前道:“突厥毕竟是大隋之臣,他们以下犯上,道义上有亏,陛下可以派遣使臣前去质问他们,问问他们为何不守君臣之道?然后再和他们谈判退军条件,就算没有用,但也能拖延时间。”
“重赏提振士气,谈判拖延时间!在目前的环境下,这两个守城防御方法确实是最好的,臣也赞成!”
“好!那就按众爱卿的建议去办!”
看着众大臣纷纷出声赞成,杨广也没有再犹豫,当即出言拍板决定,虽说他对于重爵厚赏守城将士这一条建议不是很赞同,但为了保命,他也只得同意众位大臣的意见。
杨广看向裴矩,“裴爱卿,朕也知道此时的谈判非常危险,但朕也没有办法!众位爱卿之中唯有裴爱卿你多次见过始毕,比较了解始毕的为人,和突厥的谈判,朕最信任的就是你!”
裴矩知道自己躲不过,他上前一步,深躬一礼,“老臣愿为陛下分忧!”
杨广点点头,“朕知道爱卿总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此番和胡酋交涉,望爱卿能不卑不亢,据理力争,不失上国之尊。”
“臣宁可死,也绝不会坠了大隋天威!”
……
马邑郡是大隋北部边境的重镇,朝廷在这里布置了重兵,马邑郡的城池极为坚固,作为抵御突厥的重镇,防守也很严密。
这天,马邑善阳城外一队骑兵飞奔而来,为首的正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年轻将军,年轻将军目测有七尺多高,脸形白净清秀,一脸的书生儒雅之气,身材修长,不胖不瘦,身穿一套黑色明光铠盔甲,胯下一匹赤色大战马,这是一位少有的少年儒将!
“少爷,那个人真的那么厉害吗?为何都快四十岁了,却还是一个郡丞?一个郡丞,凭借少爷现在的镇军大将军的身份,只需一纸命令,就可以将他轻松召来,少爷为何还要千里迢迢特意来找他?”一位同样是将领打扮的年轻人,驾马快跑几步来到少年儒将的身后,侧身靠近询问道!
“黄林,就你的问题多!小心回去我让你抄写《简体文化知识》!”少年儒将马不停蹄,笑骂了问话将领一句,停了停,又问道:“黄林,你认为少爷我的用兵水平怎么样?”
原来,那个发声询问的年轻将领正是同盟军亲兵营营长黄林,少年儒将则是他的少爷,同盟军元帅苏尚。
苏尚在率领船队在涿郡靠岸登陆以后,便将军队的事情交托给杜如晦和谢映登两人,自己却带着黄林等两百余名亲兵直奔马邑郡!
苏尚之所以要来马邑郡,那是因为他要亲自去善阳城请一个人,这个人在隋末时期很重要,也很厉害,可以说,苏尚只要能成功说服这个人投靠自己,那他成功逐鹿天下的把握,至少可以增加一成多的希望。
这个人从小熟读兵书,兵法谋略,无一不会,无一不精,他还在年纪很小时的时候,便被曾经的吏部尚书牛弘称赞有“王佐之才”,楚国公杨素生前也曾说过他是少有的军事奇才,有着“仆射之姿”。在梦中世界的历史上,他一生征战四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隋末唐初赫赫有名的军事家,他就是被人称之为军神的唐朝开国大将军,李靖!
“少爷您自然是用兵如神了!”黄林被吓得脸色一变,俊秀的脸上露出一丝谄媚之色。
这《简体文化知识》是苏尚专门为同盟书院编撰的一套教材,上面至少有三四千字,黄林宁愿去和敌人拼命打一仗,他也不愿意去抄写《简体文化知识》一遍!
“这个人的用兵之能远远在我之上。”
苏尚沉吟了一下,说道:“隋帝被困,杨隋的天下将因此而彻底四崩五裂。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原大地必将迎来一段波澜壮阔的枭雄争霸之史,军阀割据,枭雄四起,各种有心人层出不穷,所以我们想要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夺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快速发展壮大,而如果能成功得到这个人的投靠,他一个人就可以顶得上十万精锐士兵!”
“这么厉害?少爷,他叫什么名字?”
黄林等人心中极为好奇,天下之大,能当得起苏尚如此称赞的人物几乎没有,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