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东汉末年是三国>0066 刘玄德孤军深入 乌孙国部落遭袭

“文和,既然如此,吾俩便好好思量一番,如何应对,毕竟主公依旧是按照我们既定的大方针在行动,只不过与吾等二人而言些许有些麻烦,是在不行,吾等依旧可以撤入城内依托城墙防守。”田丰想了想,然后开口说道。

“的确,的确如此,只是某着实担心主公之安危,须知乌孙国此番援助龟兹和焉耆两国共计十万大军,然国内百姓亦有七十多万,且由于是游牧名族,青壮上马皆能空弦,某思之,乌孙国内至少当有十多万空弦之士,然主公却只将率万两千人,如何挡之?”既然已经开始为刘备出谋划策以自保,贾诩便已然成为了一个合格的谋士,一个合格的下属。

“文和勿忧,主公费莽撞之人,想必定有自己的想法,再说乌孙逐草而居,只要不要去惹大部落,主公必勿忧矣。”到底跟随刘备的时间长一点,田丰对刘备还是颇有信心的,跟主要的是知道刘备的为人不是莽撞之人。

“只能如此,吾来元皓这里是,见营帐外公明潜人连立了十三个木质营寨,看来公明和元皓所谋不小啊?见此我忧虑便去了一半,汝处只有一万大军,想必联军若真想一战,必然会先攻击此处。然见汝等安排,想必无忧矣,某也尽快赶回大营,布置防务,定叫联军有来无回。”

之后两人密谋商议了半天,贾诩便又趁着夜色,再次赶回了疏勒城外大营。

由于贾诩和徐晃二人严密封锁消息,以及派出的大量的斥候捕杀联军斥候,多以诸国联军对于贾诩此行并不了解。

………………………………

刘备大军已进入乌孙国,而且此番的目标并不是从靠近西域的南边过境,而是选择了与大宛交界的北境过境,主要原因便是乌孙南边却是要经过乌孙国国都赤谷城,而且南边有不少城池,而北境却基本上全是游牧名族。以部落为居住单位。

于是刘备便派出了大量的斥候探查周边的部落,而且要求不管多大的部落,都必须确认部落周边环境,离此部落最近的部落有多远,部落人口,空弦之士数量,是否有隐藏的山林等等。

而刘备却率大军潜伏起来,半日后,接近傍晚的时候,斥候纷纷回来禀告,距离刘备三十里外有一处约两万人上下的部落,而且整个部落空弦之士达到八千。距离此部落最近的部落有三十里,而且部落周围没有隐藏潜伏之地。

除此之外还有一只有一万多人的部落离刘备处有五十里。最终,刘备决定,连夜偷袭三十里外的两万人的部落。

“奉先、子龙,入夜以后,我等便出发,沿路派出斥候捕杀乌孙国内一切出我军以外的人,以免泄露我军行迹。同时,吾与子龙率虎豹骑在前,奉先压后。届时突袭任务由我与子龙来完成,而奉先率大军游离在外,不得使一人逃脱。”刘备便定下了大致方针。

之后便下令所有的士卒进食,休息,等到入夜,便率军出发。

刘备一马当先的与赵云率领虎豹骑在前,同时所有的马屁都裹蹄衔枚,且一路上刘备不断的压制战马的速度,保存战马以及士卒的体力,在缴获了大宛国的两千多匹战马之后,刘备虎豹骑的所带的物资全部转为这两千多匹战马驼载,大大解放了虎豹骑的战力。

短短的三十里地,足足行走了两个时辰,直至子时的时候,刘备大军才堪堪抵达这个部落外七八里的地方,随后他便潜吕布率众散开,慢慢形成包围圈,之后便与赵云率领虎豹骑开始起步、奔跑、奔腾。

此处实为大宛国与乌孙国的交界处,两三年前还偶尔有战争发生,只不过大宛国虽国土不如乌孙,但人口并不比乌孙少,几年征战下来便各有胜负,渐渐的都息了相互征伐的想法,转而一致对疏勒、姑墨、龟兹、焉耆等国下手。

而且几年没有战争,这虽为边境却也是比较和平,再加上此次乌孙国国君兵发龟兹国,与龟兹国和焉耆等国形成联军,也并没有抽调此处的青壮,此处的部落都还处于一种祥和的生活环境下。

然而,所有的这一企切的祥和,都被一声声沉闷的马蹄声给打破。当熟睡中的牧民听到马蹄声从温柔乡里面走出来的时候,两千虎豹骑都已经尽在咫尺,顾不得穿上战甲,跨上战马,虎豹骑已经踏颇了最外层的营帐,而且此时老弱妇孺也都闻声起来,看着眼前的一股在黑夜中看不道的洪流,都无助的四处乱窜,然而,青壮、男人们依旧不甘心,开始组成一个又一个的战团准备抵挡住这股洪流。

在虎豹骑一个来回的冲击之下,不管男女老少,都再也抵挡不住这股钢铁,纷纷像外围逃散而去,速度快的甚至抢到一匹战马朝外面奔去,只不过所有的一切都是徒劳,当看到四处游弋的骑兵,所有的人都不禁陷入了低谷。

有一些不怕死,或者不信这个邪的骑士想要强行突破而去,但最终却发现,在强大的训练有素,配合精良的百战骑之前,想要逃跑不过是为百战骑多添一些战功,或者是为这大草原多添一些肥料罢了。

几番冲杀不得出,部落内所有的百姓便纷纷跪在一边,而中间凡是还在反抗的却被无情的斩杀。

不过令刘备颇为意外的却是在整个不过居民中,居然有一大部分百姓约有千人,却根本没有挪动任何一处地方。

待一切归于平静以后,刘备优先巡查的却是这处地方,走进一看,刘备才发现,这些人都被铁链捆锁


状态提示:0066 刘玄德孤军深入 乌孙国部落遭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