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我成了仁宗之子>第六七六章

这时候,真正羞愧的是吕惠卿。

吕惠卿从不认为他比任何人差。而这一刻,官家却让他有点无地自容了。

市易寺是做什么的?是审批国朝一切货品贸易的衙门,是监督国朝易货的衙门。

也就是说,市易寺若是做的细致些,这些信息首先是他应该得到,而不是官家。

而他,在知晓官家点名让他参加议事,并且是商讨谋划西夏时,他同样是翻阅那些虫吃鼠咬的烂纸堆。

唉,无话可说呀!即便是官家故意给他难看,也是活该。

所有的臣工都无话可说。

大家知道安西四镇,知道陇右,知道瓜州、肃州、凉州,甚至知道古玉门关。那又怎样?

对于官家提到的方向,除了一个大非川之战,其他的一无所知。

于是,一时间这个议事会议有点冷场。

“官家,前朝兵败大非川,粮草不继也是原因之一。即便国朝拿下青唐城,以青唐城为基点,从地图上看,想到抵达古玉门关,这段路程恐怕相当艰难。”

“官家,韩阁老所言有理。既然是要对西夏形成夹击,那么,抵达至西的兵力就不能少。这样一支偏师,通过根本无知的地域,对于将士们太难了!”

文彦博一般只要是涉及兵事的议题,都是会深度参与的。

本来议事冷场,真好该着他介入了,没想到韩琦抢先了,他只好顺着韩琦的话头说下去。

这是一种负责人的态度。他知道官家的喜好。

“官家,老臣不是不赞同谋划西夏,也不是反对战略包围的方略。只是,若是深入未知之境,造成太多的新军非战斗减员,老臣宁愿步步推进,堂堂正正的对夏作战。”

“老臣也知道,不形成夹击,由于西夏国土的战略纵深,很可能让国朝军伍力所不逮,很难一举平灭西夏。”

“但是,相比于置将士们于险地,做不必要的牺牲,老臣更倾向于再等个几年十几年。”

“在场的诸位臣工,老臣,稚圭,宽夫,安道以及汉臣,我等都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尚不着急大宋的金瓯无缺。官家又何必如此急迫?”

“老臣相信,就以国朝如今的新军,以国朝如今的军备,以国朝如今的体制机制,再有十几二十年,国朝军伍一样能保持如今的战力。”

“待那时,国朝金瓯无缺了,用捷报祭奠我等就行!官家,莫急了!”

富弼说这段话,说的是情真意切。说的狄青等人,都眼眶红红的。

说真的,在场的臣工,除了王韶、吕惠卿,以及这次来旁听的章惇和苏辙,好像都年岁不小了。即便是嘉佑二年的这几位,也都比官家要大。

真要是急,他们比官家还急。

早些年不会想,或者说是不敢妄想。

从官家赢一次好水川,再到国朝战胜辽夏联军,收复云应四州,说大家没有野心是假的。

特别是西夏,大家的仕途,几乎是跟西夏叛出同步的,也是伴随着屈辱过来的。

对于西夏,这些老臣工,感触都很深。

韩琦、富弼、狄青、欧阳修、种鄂、郭逵等等,哪一个不曾在西北任职过?

当看到有一洗耻辱的希望时,谁又萌忍得住?这也是官家提议谋划西夏,诸位内阁大臣配合赞同的原因。

然而,都怕了!富弼所说的,代表着大家的意思。

前朝是怎样的强盛,在故纸堆里都能看到,那时的大唐,该是如何的意气风发。

结果,就因为一个大非川,让一生从未败战的薛仁贵,身败名裂。也让一个强盛的大唐,不得不收敛锋芒。

国朝如今是有了复兴的苗头,可又怎么敢跟前朝比?

所以,这一刻,富弼有些犹豫了。不过他没直接反对,而是语重心长的劝导。

这一刻,赵曦也能感觉到富弼的所谓拳拳爱国之心!

同时,也能感觉到诸位臣工的不甘!

从前一次冷场后的发言,不管是韩琦文彦博,还是富弼,话里话外都是劝阻的。

从赵曦另辟蹊径的提出从未知领地进发,他们都倾向于保守了。

说实话,对于官家的提议,多数人不敢去冒险。

“官家,此次议事,是为谋划西夏,而不是立刻就要征战,也不是要形成决议。臣以为,成与不成,能不能行,朝廷还有足够的时间验证。”

王安石从来是偏向进取的。当然,领略河湟是他极力推崇的,而战略包围西夏的谋略,是领略河湟的延续,也只有完成对西夏的战略包围,才能让领略河湟要完美了。

“官家,微臣有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王安石的话音落下,章惇出声征询了。

章惇和苏辙,都是议政,他俩一直在讲武堂配合欧阳修。

朝廷的诸多事务,他俩参与的时候很少,但并不是不了解。

在讲武堂的这些年,其他的不说,对于官家的执政理念的熟悉,要比朝堂的臣工更甚,可以与潜邸旧臣相比。

所以,他出声了。

“讲来!”

章惇和苏辙在讲武堂,是赵曦有意的,是把他俩作为内阁备用的。

本来也准备让他俩逐步介入政务了。

“管理,诸位同僚,正如王阁老所言,这是议事,并不决议。既然王督府在河湟见过西番商贾,皇城司又从汴梁寻的西番货品,这就正如官家所言:大非川以西,存在另外到达西域的通道。”

“如今,既然朝廷对谋划西夏无异议,何不着


状态提示:第六七六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