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文唐>第433章 底线

“大理寺有十七个官吏是从咱们书院出来的?我怎么不知道。”听到这个消息岳山一脸懵逼,大理寺总共才多少有品级的官员,书院就占了十七个,还是至少……啥时候书院这么厉害了。

“呵呵……”王绩一脸得意的道:“大理寺还不算什么,提刑司体系过半之人都是书院出来的。”

“怎么可能,书院才创立几年,不可能培养出这么多学生。”岳山不信的道。

“这还要得益于你创建的提刑司体系啊。”王绩笑道:“司法权完全独立,司法官必须要精通律法,可天下哪有那么多懂律法之人。”

“我们书院法学院就设立了短期培训班,以半年为一期,专门培养司法官。”

“半年能学到什么东西?你们别误人子弟祸国殃民。”岳山皱眉道。

“放心,我们邀请了最着名的法学家,把民间常见的案例挑选出来作为范例编写进教材。短期班的学子主要学习这些案例,等他们上任了就可以凭此判决大部分案件。”王绩认真的道:

“遇到复杂的疑难案件可以向书院求助,我们会组织专家进行讨论给出最恰当的判决。”

岳山松了口气,不是瞎搞就行。

“你们是如何把这些学子送进提刑司体系的?”

“你忘了,大理寺少卿孙伏伽可是法学院的副院正。一开始也不是我们把学子送进提刑司,而是提刑司把官员送进书院参加培训。”

“朝中有人好做官,这么多司法官在书院参加过培训,我们想把法学院的学子送进提刑司就很容易了。”

岳山心下了然,这就叫派系。

独尊儒术几百年,虽然法家依然存在,但真正的法家传人并不多。岳山创立提刑司割裂司法权,却没有那么多专门的司法官可用。

这就是一个漏洞。

正常情况下会让一些懂法的儒家读书人暂时充任司法官,朝廷在慢慢培养专门的司法人员。

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一二十年,才能真正把司法体系完善起来。

渭水书院就钻了这个漏洞。

原因很简单,在创立渭水书院的时候岳山就首开分科制度,设立了儒学院、道学院、法学院等专业,聚拢了一大批各家传人。

提刑司创立之后,朝廷急需专门的机构培训司法官。然而纵观全国,就只有渭水书院的法学院有这个条件。

法家和渭水书院抓住机会获得了司法官的培训权,然后就造成了今日的局面。

“你是书院的院长,严格来说这些司法官都算是你的学生。虽然不一定就和你一条心,但终归是有一份香火情在里面。你在朝廷也不是孤家寡人了。”王绩笑道:“不用感谢我,这是身为朋友应该做的。”

岳山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感谢你?不骂你已经是给你面子了,还感谢你。

不用说他也知道,能如此顺利的获得司法官的培训权,王绩等人肯定打了他的旗号。

否则你以为朝廷是傻子,会让书院白捡这么大一便宜?

这么大的事情居然不提前和我商量,还有没有把我当成院长。

岳山也只是心中郁闷,其实怪不了王绩等人。

他这个院长越来越名不副实了,以前还时不时的去书院转转,后来工作忙半个月都不一定去一次。

真正管理书院的是王绩这个院正,他这么做也确实是为了书院好,岳山也没资格怪他。

再说他也是这件事情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更是没立场怪人家。

想到这里他无奈的叹口气,道:“这次弹劾王真是怎么回事儿?生怕别人不知道朝廷有个学院派吗?”

“我也没想到这些学子会这么激进。”王绩苦笑道:“以前朝廷的司法情况你是知道的,人治远远大于法治,上官的意思比律法更有用。”

岳山点点头,几百年来一直如此,大家都习惯了。

“可是书院教给学子们的是律法必须保持独立性,要公平公正。尤其是你送给他们的十六字方针,更是被当成法学派的最基本操守和铁律。”

十六字方针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据说已经被法家当做圭臬遵守。

“抱着这种思想的学子进入官场自然格格不入。地方提刑司还好,他们能自己做主审判案件,还不显得突兀。”

“可是大理寺就不一样了,上面的婆婆太多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显得另类,如此一来矛盾丛生。”

“前段时间吏部考功司考功令池登崧的儿子私买良家为奴被人告发,王真就把这件事情给压了下来。”

“如果池家把那个良家还回去事情就完了,可池登崧那个儿子咽不下这口气,又偷偷派人把那个良家给掳走,最后害的那个良家投井而亡。这下彻底激怒了书院出身的那些官员。”

“在寺丞饶皋素的带领下十七名官员联名弹劾弹劾王真贪赃枉法私放囚犯,又告池登崧教子不严草菅人命。”

听到这里岳山的脸色变得严厉起来。

“朝廷如何处置这件事的?”

“没有任何处置,还斥责饶皋素等人潜心任事,勿扰惹是生非。”

这哪是没有处置,已经相当于结案了。

对于这个处理结果岳山并不觉得意外,

古代只有士族权贵才算人,百姓那就是两条腿儿的牲口。权贵私买奴仆怎么了?我还私下杀奴呢。

法律规定私买人口属于犯罪,但法律是给普通人制定的,关我权贵什么事


状态提示:第433章 底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