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文唐>第707章 探险队归来

李世民也笑了,道:“要不是宾王提醒我差点把这事儿给忘了。上次说给他晋封大家都认为时机不合适,现在总可以了吧。”

其他人还没来得及表态,岳山反而提前站出来道:“爵位是朝廷能封赏的最好奖品,要谨慎予人才行。就算我的功绩足够了,也必须找个合适的机会合适的理由进行封赏。”

“我觉得探索东胜神州获取良种的功绩给孙福才封侯已经可以了,在给我晋封公爵就有些过了。”

“不是我谦虚,诸位且想,我们即将开始大航海时代,必然会有更多的神奇作物和岛屿被发现。到那个时候朝廷如何封赏?所以有些规矩必须提前立好,后面才好依此行事不至于出错。”

“我的功劳大家都知道谁也抹除不了,日后找个更好的机会晋封更加名正言顺。远的不说,过两年灭高句丽就是最好的机会。”

听到他主动推辞,众人皆敬佩不已。侯爵再进一步就是公爵,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代表的意义天差地别。

多少人用命都挣不到的东西,送到嘴边了他居然自己推辞,这种胸怀都足够让人佩服。

“岳候之胸怀某自愧不如,佩服佩服。”房玄龄道。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敬佩之情。

见他自己都推辞了,李世民也不好再坚持,但对他谦虚的态度非常满意,于是拍板道:“好,征伐高句丽的时候你就跟在我身边,少不了你的灭国之功。”

“谢圣人。”

李世民的话透露出他要亲征的想法,但没人劝阻。开玩笑,天策大将军出征那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太子李承乾已经成长起来。说句难听点的,就算他在前线有个闪失,大唐也能正常延续下去。

……

一个不知道从哪传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长安城:棣州海军一支舰队在海外发现了良种,亩产可达五石以上。

亩产五石的良种?

大多数人都不相信,这太扯淡了。岭南那边的大米产量够高的了,可也就两三石的样子,这直接就翻了一倍,太夸张了。

可这个一看就不靠谱的消息却越传越广,越传越像是真的。连具体的形状都传出来了,还说正在运往长安的路上,不日即可抵达。

百姓们也变得将信将疑起来,万一呢,万一是真的呢。那可是亩产五石的良种啊,能让大唐的粮食产量翻一翻。

这是什么概念,大家都懂的。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传播这个消息,随便找到地方都能听到关于良种的讨论。还有人忍不住去城外码头蹲守,等待着那支传说中的舰队。

朝廷最先做出反应的是御史台,他们上奏李世民,申请彻查此事,看是有人恶意造谣还是别的什么。

如果是之前闻风奏事的时期,这些御史肯定会直接弹劾棣州水师造谣生事什么的。

但朝廷现在万事讲究证据,御史也不能听信留言随意弹劾人。这些御史的奏折就变得平和了许多。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行到的是,李世民直接说此事不用再查,他已经知晓。良种是真的,就在来京的路上。

这下整个朝堂都轰动了。

有人怀疑,有人将信将疑。有人干脆直接说刘仁轨欺君什么的,天下怎么可能有亩产五石的良种。

李世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是真是假过两天自然就知道了,没必要这么早就下结论。

这句话算是暂时把争议给压了下去,但不少人已经做好了准备,等那支所谓的舰队来到长安城,他们马上就把对方弹劾到死。

而朝堂上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长安城也瞬间就炸了锅。

百姓们更加淳朴,大多都愿意相信有良种,连圣人都开口说了还能有假。有少数怀疑的,也是嘴上说着不可信,实则心中也殷切希望是真的。

怀疑的、不信的,反而是读书人占大多数。这也证明了越是懂的多的人就越不愿意相信超出常识的东西。

但不管信不信,此时大家都伸长了脖子等待着那支舰队的到来。

那支舰队并没有让他们久等,第三天就停靠在了渭水河畔的官府专用码头。

得到消息的李承乾和岳山大张旗鼓的前去迎接。

良种进京了,大家快去看啊。一声呼喝,无数人拥挤到渭水河畔前去观看良种。

万人空巷原本是一句形容词,但此时已经不足以描绘当前的情况,十里空巷才比较恰当。比起上次迎接刘仁轨回京,人数多了百倍不止。

李承乾和岳山就是在这些人的瞩目下一路来到渭水河畔,见到了孙福才和数百名伟大的战士。

“太子殿下驾到。”

“清水候驾到。”

有官吏扯开嗓子吆喝道。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清水候。”在孙福才的带领下,众人一起朝两人见礼。

李承乾也有些激动,上前搀住孙福才道:“诸位将士免礼。”

“谢殿下。”

“辛苦了。”岳山这才上前说道。

见到岳山,孙福才心一酸差点落泪,但还是克制住正色道:“孙福才幸不辱命,成功取回良种。”

“好好好,你们都是大唐的勇士,大唐永远都不会忘记你们的功绩。”岳山道。

他看着这群人,一个个皮肤变得黢黑,手上脸上布满了皴裂的伤口,有些甚至还在往外渗血。他的眼眶忍不住湿润了。

这些都是时代的勇者和先驱啊,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和微薄力量,为华夏


状态提示:第707章 探险队归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