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文唐>第752章 盐票

“你看我手中这张是一千贯盐票,这就是一千贯钱,和一千枚金币一千贯钱是一样的。”张掌柜道:

“你想想,平时咱们做大宗生意都要拉几百斤几千斤的钱币,太麻烦了。一路上人吃马嚼还要缴纳关卡税起码损失几十贯,万一在有个闪失,什么都没了。”

“有了这票据就不一样了,往包里一装贴身藏好就能行走天下,到任何地方都能当钱使。”

“别的地方的商人也认这张票据吗?”马周忍不住打断道。

“一开始很多人不认,可棣州盐商认啊。天下任何一座大城都有棣州盐商,直接找他们就能换成钱。”张掌柜继续说道:

“后来认可盐票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到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商行都认盐票,就算把不认也可以就近找别的商行换成钱。”

“你们就不怕有人造假吗?”马周疑惑的道。

“造假?怎么可能,你听听。”张掌柜拿出那张盐票,捏着一角轻轻抖动,只听‘哗啦啦’清脆的声音响起。

“龙首纸?”马周眼睛一亮,脱口而出道。

“呦,兄台也是懂行的呀,凭声音就能听出龙首纸来。”刘掌柜在一旁说道。

“这……家主爱好收藏龙首纸,我曾经在他那里见过,所以认识。”马周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借以掩饰尴尬。

龙首纸就是岳山名下的造纸作坊造出来的那种最上等的纸张,配方和制作方法非常特殊。

关键是这种纸的质量非常好,远超当前流传最广的硬黄纸,一经问世就成为文人热捧的物品。

但这种纸的制作方法繁琐,产量一直不高,根本不对外出售。一部分岳山留下自用,一部分孝敬李世民和长孙无垢了。

其他人想要,只能从岳山手里讨要,或者等李世民心情好了赏赐下来。

而越是如此,龙首纸在大家的心目中地位就越高。

马周只听声音就确定这票据是用龙首纸制作的,让张刘二人更加肯定他是京中权贵家的管事,态度也就更热情。

张掌柜接话道:“既然兄台认识龙首纸,那就应该知道此物无法仿制。”

马周却道:“龙首纸虽少,可也有不少流传出去,如果落到不法之徒手里岂不是危险了。”

张掌柜笑道:“这就是岳候的高明之处了,用来制作盐票的龙首纸有特殊印记,这是普通龙首纸所不具备的。”

马周那种灵光一闪,说道:“水印?”

这下轮到张刘二人惊讶了,知道龙首纸可以理解,可知道岳山使用的龙首纸有特殊水印就不一般了。

马周也知道自己失态了,赶紧解释道:

“我在京中曾听人言,龙首纸分为三种:一种是用来送人的,就是普通白纸。一种是岳候自己使用的,带有‘岳’字水印。还有一种是贡品带有‘御’字水印。”

“我一直以为这是传说,听二位如此说才陡然想起以至于有些失态。两位,我只听说这种水印天下独一无二别人无法仿制,却从未见过。不知道可否满足一下我的好奇心让我看上一看?”

张刘二人的疑虑并未因此打消,这位突然出现的人身份肯定不一般。搞不好还真是哪家权贵的管家,还必须是顶级权贵才行。

要不然不会有这一番见识……要知道他们多番打听才知道龙首纸有带水印的和不带水印的两种,从来都不知道还有带‘御’字的贡品。

不管他是从哪听说的,和皇宫扯上关系都不是简单的人物。所以两人的态度已经从热情变成了恭谨。

张掌柜犹豫了一下把票据递给了马周。

马周接过后只是用手在纸面上滑了一下就确定这是龙首纸无疑,光滑如镜、韧如翠竹、声如碎玉……这是标准龙首纸的特点。

他就是龙首纸的爱好者,从岳山那里要到一些,李世民还赐给他一些,几乎每天都会取出来欣赏一番。所以对这种纸非常熟悉,不会认错。

他没有着急看水印,而是先看向票面。

一面很简单的写着精盐一千贯;背面则写着时间:贞观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开具,还有一个数字三百一十三;除此之外还有岳山的私印。

看字迹和印章,是岳山的没错。

怕他看不懂,张掌柜还介绍道:“正面一千贯是这张票据的价值,我们称之为面额,背面的时间是出具这张票据的时间。那个三百一十三代是标号,表着这张盐票是第三百一十三张。”

刘掌柜补充道:“这个出具时间和标号结合在一起其实也是一种辨别真伪的方式。”

“如果你见到出具时间比这个时间早,但标号却比三百一十三大的,肯定是假的。反过来出具时间比这个晚,标号却比三百一十三小,也是假的。”

张掌柜也补充道:“对,以后每见到一张盐票你都把它们的出具时间和标号记住,只凭借这两个数字就能初步断定盐票的真假。”

马周点点头道:“原来如此,谢谢两位的指教。”

“不敢不敢。”张刘二人连忙回道。

马周这才把票据举起来对着阳光查看了一下,果然发现了熟悉的‘岳’字水印。当下再无怀疑,这就是岳山亲手书写的盐票。

这个水印也不知道是怎么印上去的,一点痕迹都没有,表面完全看不出来,只有对着阳光才能看到。

能做出这种印记的除了岳山的造纸作坊别无二家,有这么多防伪标识别人确实很难造假,难怪这些人敢拿它当钱用。


状态提示:第752章 盐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