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贞观年少>第五十五章 救灾之法
语,山东士族安敢动朝廷赈灾之粮。”李世民怒拍桌子。

现在的山东并非指后世的齐鲁之地,秦汉时的山东便指的是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现在的山东则主要指太行山以东的广大黄河流域,地域范围比起秦汉时期更广。

山东士族不仅包括整个五姓七望世家,还有琅琊王氏与琅琊颜氏、兰陵萧氏、河东裴氏,虽说士族众多,但是李世民不相信他们敢对朝廷的赈灾之粮动手。

“那就当我胡言乱语,不说了,不说了。”独孤武转身抱拳,赔礼道:“言语有冒犯之处,还望郎君海涵,大人不记小人过。”

李世民被噎住了。

杜如晦朝李世民歉意的笑了笑,说道:“二郎,你不用管他,你说你的,我听着,说说自救之法。”

独孤武摇摇头:“还是算了吧,你若实在想知道,等会儿去了我家,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

“无妨,你现在说也是一样的,救灾如救火,早一刻知晓,便能多救下一人。”

“不错,有计策便说。”李世民起身走到杜如晦旁边,大马金刀的坐下,“山东旱情,关系整个天下,作为陇西李氏子弟,我虽不认同你的说法,却也想听听你所谓的自救。”

掩耳盗铃啊,这戏演的也太假了,不是都说李世民会演戏么,这演技比自己母亲都差远了。

看着殷切的杜如晦和李世民,独孤武叹了口气:“且不说山东士族私下敢不敢对赈灾粮草懂手脚,就说朝廷的赈灾之粮何需要多少时日才能运往山东各州,路途之中又会消耗多少粮食,这些粮食又能解救多少灾民?

我跟你们算笔帐吧,以二十日为限,在这二十日之中,以运粮队伍每人每日吃半斤粮,一千人运粮队伍便是五百斤粮,二十日便是一万斤粮,一万斤粮食若在山东混合糠麸熬粥,至少能保证几千人饿不死吧。”

李世民赞同的点点头,杜如晦叹了口气,“不仅几千人啊,运粮队伍每人每天不止半斤粮啊。”

“这就是一个换算,你别计较太多。”

独孤武拍了下杜如晦,继续道:“既然想到从长安各地征收和购买粮草为何不转换一下思路,在山东各州就近购买呢······”

李世民打断道:“你小子等等,你小子莫不是忘了山东大旱了,若是山东有粮,何用朝廷赈灾。”

“山东有这么大,总不可能全部地方都受了旱灾吧,总有地方没有旱灾的,而且山东周边也能购买,为何偏偏要从长安各地调集粮食到山东赈灾,难道就不能派大臣拿着钱财就近购买粮食?”

“此法确实不错,能省下不少的粮食。”杜如晦捋了捋胡须,有些得意的望了眼李世民。

“确实不错,称得上良策。”

“这也能叫良策?”独孤武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李世民了,这良策也太不要钱了,是个人也能想到吧。

李世民愣了一下,问道:“你小子还有其他良策?”

“何为自救,自然是让山东下属所有人自己救济自己,渡过灾年,并非一味指望朝堂的救灾之粮。”独孤武意气风发,决定好好给李世民和杜如晦上上课。

“二郎,你且等等。”杜如晦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独孤武今日说出的办法或许会成为大唐将来的救灾之法,沿用后世。

“咋了,还说不说了,不说我吃饭了。”

“你等等。”

杜如晦起身走到柜台边,让牛通拿出笔墨纸砚,研好磨提起笔才开口道:“二郎,你接着说。”

“没那么重要,不用记。”独孤武很谦虚的摆了摆手,心里其实乐开了花,这要是杜如晦最后署名独孤武所言,这就是流芳后世了。

“二郎你说你的。”

“那行吧。”

独孤武砸吧了两下嘴,正色道:“山东旱情严重,但河流众多,河流定然没有断流,从河流汲水浇灌农田是首要任务。”

“你知道浇灌一亩田地要多少水么,百姓总不能天天去挑水吧?”

“我说你是真蠢还是故意为难我,筒车知道么,前隋便有的东西,虽说只是用于山野之间,不适用与大江大河,但是把它增大不就行了,制成适用于江河的大小不就行了,原理都是那个原理嘛,你要是再打断我,我就不说了。”

借机骂了句李世民,独孤武心里爽了翻天,不是因为其他任何原因,就是那种作为屁民能借机教训教训当今皇帝的心理。

“你说。”李世民冷哼一声。

“除了灌溉农田之外,朝廷应该召集富商富户募捐,所谓募捐便是让富商和富户出钱粮。”

“二郎,自古不与民争利,你所谓的募捐不是朝廷抢人钱财么?”

“非也,非也。”

独孤武摇头道:“所谓募捐并非强制下令,而是本着富商和富户自愿的原则,当然没有任何利益的情况下,富商和富户肯定不会自愿拿出钱粮来。

这便需要官员出面了,一张嘉奖令,或者官员承诺给捐款捐粮的富商富户修建一个功德碑,想必会有不少富商愿意出钱出粮的吧。

而且在富商富户捐钱粮之时,还可以承诺他们行商之时稍微放松一点,从而鼓励他们多捐,当然这个要有名额限制,如此才能激起他们争夺名额。

山东历来便是士族世家聚集之地,这些人家里可不会缺少钱粮······”

“二郎,你且等等,按照你的说法,世家士族可看不上这个。”

杜如晦的意


状态提示:第五十五章 救灾之法--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