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各有死伤,战事呈胶着状态。这就是有名的环庆之战。这种背景下,苏轼一直希望抗击、杀敌,颇有雄心壮志。可惜不被重用,志不能伸,所以在词中借了一个典故,委婉表达希望被朝廷信任和重用。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有功,因报功有漏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桑如重用我,我就去西北杀敌!苏轼一片赤忱之心。苏轼同期写佣祭常山回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其景其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只是可惜,苏轼这种才人物,得志了就没好诗文了。所以,一年后,苏轼三十九岁,亡妻王弗祭典十周年,写了十年生死两茫茫;再一年后,苏轼四十不惑,恍然大悟,写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终于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此时,苏轼放下了,词风浑然成,终成一代文宗。三是,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饶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此词一出,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豪迈旗帜。苏东坡:人生哪有过不去的坎?你只是不够旷达而已!苏东坡是文人中艺术成就最高、才能最突出的一位,他诗书画词俱佳,是文化中的顶峰。苏东坡融儒道佛思想于一身,儒家文化给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刑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积极进取的力量,道家和佛家又给了他在精神上自娱自乐,看空一切的淡然与旷达。苏东坡是在精神气质上最像庄子的人。苏东坡如庄子一般,在游世与避世之间自由切换,既不想完全脱离,又不愿过多踏入滚滚红尘;既能悠游于世,又不为世俗所累;既不愿向世俗低头,但又不是头撞南墙不回头。用庄子的话,就是处于有用无用之间,逍遥于世。以苏东坡的遭遇,要是没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没有一种生活哲学的指引,苏东坡恐怕早就自杀了。但是苏东坡没有,反倒是在时代争的凄风冷雨中,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在功名利禄面前,得之不喜;在放逐贬谪,失之不忧,一切都是自然的,一切都不作非分之想。苏东坡的人生其实可以用清旷二字概括,何为清旷?我们先看另一个时代的狂人张翰是怎么做的。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张翰把当下的幸福。。。。。。”


状态提示:第942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