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才知道他当年的痛苦有多深。如果苏东坡的青年时期,他的打击均来自家庭,那么之后他一辈子的坎坷,就是做官期间他的三次被贬的经历。而这些坎坷,始作俑者都是均来自一个人——王安石!如果苏轼懂英语,肯定想对他:hooldareyou?王安石也是文学界神一样的存在,他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还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真可谓是家喻户晓。王安石是个很有理想的人,他在神宗的支持下准备变。悲催的是,他和苏轼的见解却截然不同。他有个非常大的性格缺点,那就是听不进任何饶劝,脾气急躁,当时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拗相公。苏轼第一次被贬是因为乌台诗案,因为苏轼自从入朝之后,就一直反对由王安石领头的‘新’一派,再加上当时的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很高,他的诗词引起的反响是很大的,这也就间接阻挠了‘新’的推广,引起了变派对他的强烈的不满,苏轼的对手从他的诗文中搜索材料,牵强附会,他讥讽皇帝,把他逮捕,制造了一起文字,史称乌台诗案,苏轼次年被贬谪,安置黄州。这倒霉的贬官之路,也就这样被拉开了序幕。在黄州期间,苏轼曾三游赤壁,写下了一词二赋的千古名篇。在《念奴姣.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图画一般雄奇壮丽的景物,不禁引人追怀历史往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三国赤壁古战场,苏轼观赏江山风景,怀念英雄业绩,感到自己的心情都为之振荡了。整首词的基调是积极的,追求理想的精神胜过了消极思想,虽然自然平淡,缺乏激烈抗争的力量,却也反映了苏轼不甘沉沦的高傲性格,他不愿意向命酝头,也不愿意苟且地活着。唯独不能忘怀的是,他唯一的亲人被放置在千里之外!苏东坡和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未曾谋面,某一年的中秋夜,苏东坡望着上的月亮,黯然神伤。就是他的这一神伤,成就了文学史上写月诗词的巅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不知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千多年后,她温婉柔美的嗓音把它唱出来,我们每一个人在心中唱着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苏东坡,他的精神和气质已经渗入了。每一个饶骨髓。如果第一次被贬是因为对新持异议,有正面地投入到争之中的话,那么后两次被贬完完全全是无奈的、被动的、身不由己的。第二次是被贬惠州,守旧的人物当时的太皇太后高氏病逝后,哲宗赵煦虽然在年仅十岁就登基做了皇帝,但一直没会主,变派抓住机会一度成为朝廷上的主导力量,守旧因此被变大肆打压,他们借皇帝之手全面打击以苏轼为首的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