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历史上许多战事,多都是在秋收之际开始的,毕竟只有那种时候,粮草才最为充裕。
可大华却选择了在深冬之时开战,除了沧溟派兵屠杀大华边关百姓的消息似得大华举国震怒之外,还有另一层的深意。
如今的大华皇帝主张休养生息,似得整个大华国力蒸蒸日上,但永王却从始至终都打着开疆扩土的念头,朝堂之上有三分之一的人还支持这永王的决定,故而皇帝再如何想让大华休养,都不得不对这位权势滔天的王爷做出让步。
让大华在休养生息的时候,同时做了各种战事储备,这才有了随时可以出兵的条件,否则沧溟的蛮人再做出如何使大华震怒的事情,大华都不得不等到秋收之际才能出兵示威了。
正是如此,也恰恰显示出了大华的底蕴,有充足的战事储备,有无数的精兵强将,或许寻常百姓都会觉,这样的国度,只要一旦出兵,那定然是天下臣服。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次的战事,牵扯到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若只是大华与沧溟跟枭国对立,恐怕很多人都以为,大华现在的底蕴,同时对付沧溟与枭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朝中大臣,也正是知道这些,才立刻就拍板了立刻出兵的决定。
当七十万大军一路北上,攻破一座座城池的消息传回,每个人的脸上都不由洋溢着兴奋自得的神情,下至平民百姓,上至朝堂重臣,无一不是如此。
只有一人,哪怕是面对这大华已经将沧溟香乐江以南的地域全都纳入大华版图之后,依旧没有半点高兴的神情。
若是一般人,定会被这些自诩忧国忧民的大臣指着鼻子大骂一通了。
可偏偏没有一人胆敢如此行事,因为这个依旧没有半点高兴神情的人不是别人,真是当今大华的皇帝。
不少大臣背地里不是没有猜测过这位皇帝是不是心忧这位皇帝是不是在担心永王功高盖主时,却又一个小道消息传遍整个京城,一时间让所有人震惊不已。
皇后从柳府养病回宫,兰妃突然病逝。
一切都显得毫无征兆,不少人偷偷打听情况,依稀得知似乎是兰妃得知皇后病愈,派出刺客欲意刺杀皇后,皇帝龙颜大怒,才赐死了兰妃。
可兰妃是什么人?素来都是跟永王十分亲近的,谁知道从宫中流露出的这些消息可信度如何?如今永王正在外领兵打仗,不会是皇帝就想借此机会削弱永王的势力,保证即便永王打了胜仗,也不至于会出现不可控制的局面吧?
一时间让跟永王亲近的那些个大臣人心惶惶,生怕下一个无缘无故消失的人就是自己了。
可让这些永王派系的大臣意想不到的是,他们这一派并未出现什么变故,反倒是跟福王亲近的那些大臣先出事了。
首先是礼部尚书因一桩陈年旧案牵连,被贬去官职,永世不再录用。
一时间跟礼部尚书有牵连的官员罢官的罢官,流放的流放,无一例外,整个礼部一下就脱离了福王的控制,而永王又不在京城中,根本无法插手空出的位置,一时间整个礼部尽归皇帝控制。
而那新上任的礼部尚书赵徵羽一时间在京城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并不是这新任礼部尚书名声有多大,而是因为这赵徵羽上任都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在大殿之上,出言顶撞皇帝,一时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因为这赵徵羽原本只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大理寺主簿,当年科举取得榜眼,深得皇帝看重,可却因为意气风发时写诗暗讽过福王,所以即便高中之后,大半辈子都只能在一个小小的主簿上任职,若是没有什么重大的变故,继续是这辈子就只能这样了。
这样的无名小子,被皇帝破格提拔,理应对皇帝感恩戴德才对,可却在第一次上朝时,就出言顶撞皇帝,弄得满朝文武,无不惊讶万分。
而这新任礼部尚书赵徵羽第一次上朝时,刑部尚书赫连印堂上呈奏章,弹劾户部尚书贪赃枉法,勾结沧溟等等罪状,并一一出列证据。
一时间证据确凿,皇帝龙颜大怒,当场就让御前带刀侍卫将那户部尚书季邱云拿下,并下令株连季邱云九族。
当时所有朝臣都噤若寒蝉,因为这刑部给出的证据,真的是有理有据。
你季邱云季让以职能之便,贪墨了大量钱财,这种事情还好说,其余人还能为你求求情,说什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顶多跟先前的那位礼部尚书一样被罢官而已,最少还能留下一条小命不是?
可偏偏你这季邱云居然偷偷向沧溟运去了几十万旦的粮草,数目如此之多,已经足够让几十万大军从沧溟杀到京城了,这等大罪,谁还能多说什么?
可偏偏倒是这新任礼部尚书赵徵羽开口说株连九族,于礼不合,请求皇帝收回成命,一时间皇帝更气,可最后那赵徵羽根本不可退让,甚至以辞官要挟皇帝。
最后皇帝才不得不收回了株连季邱云九族的命令,改作满门抄斩后,这才让赵徵羽罢休。
新任礼部尚书赵徵羽的这番举动,倒是让满朝文武对这个家伙有了很直观的了解。
可对比与一个礼部尚书而言,所有人在意的还是皇帝接连出手对付礼部与户部,这可都是跟福王走得很近的衙门啊。
果不其然,下一个出事的,就是那最后跟福王走得极为相近的门下省了。
于是乎,朝堂之上,福王的势力可谓是一下就被拔除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