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钢铁苏联>第1057章 豹毙复刻(上)

只打一轮炮就偃旗息鼓的苏军炮兵实在是太过反常,迟迟不敢确定对手是否是使诈亦或是耍别的什么花样的德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生怕自己刚一站起来就会再次听到那老牛喘气一般的可怕呼啸声砸在头顶。

也不知是过了多久,也许是把趴在地上的人都能给趴睡着的程度。

一名负责带队的党卫军步兵突击队长握着手里的mp40冲锋枪抬起头来,悄悄地向着自己的四周和对面的苏军阵地上瞅了瞅,虽感不对劲但却又实在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的情况下最终开口下令。

“站起来!继续进攻,快!俄国佬的炮击停了!”

确实,这位带队的步兵突击队长说的是没错,正义的152神教炮击是停了下来,但紧随其后还有更加刺激的场面砸在他们的脸上。

“瞄准了吗?”

“当然,那个德国佬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去见他们的德皇了。”

“那就开火!”

轰——

伊乌什金至今都有些不太习惯122炮的拉杆击发方式,安置于炮闩一侧的击发拉杆实际操作起来总觉得有些别扭,但这并不足以影响伊乌什金伸张正义、宰杀那些法希斯入侵者。

隐蔽在一处草垛后面的is6重型坦克猛然间pēn_shè出咆哮的火舌,从炮口制退器两侧pēn_shè出的高压火焰与冲击波,直接将地面上的枯草席地卷起、带上了半空。

原本几乎能够完全遮挡住整个is6重型坦克正面投影的稻草垛整个遭殃,待到炮口火光消散之后基本上就只剩下枯草两片在半空中飘落,余下的全然不知道具体被冲飞到了哪里。

122毫米全口径风帽穿甲弹丸带着极为惊人的动能朝目标一头撞去,一辆正原地停车准备打上两炮试探火力的黑豹当场遭殃。

能够抵挡住85毫米主炮近距离直射的车体首上倾斜装甲,在正义的122**面前形同纸糊。

一头撞碎了风帽的硕大穿甲弹丸继续向前突进,带着骇人的剩余动能强行凿开了倾斜的车体首上装甲,从正面钻进了黑豹坦克的车体正中央位置紧接着起爆。

轰隆——

如同不久以前那些被打的小脑袋瓜满地都是的前辈们一样,这辆全然还没有搞清楚对手在哪里的黑豹,在完全懵逼的情况下再次化身德意志载人航天,直接被威力巨大的弹药殉爆火焰浪潮与冲击波掀飞了脑袋。

被122炮打穿的坦克不发生弹药殉爆的几率无限趋于零,这是大口径、高装药所带来的最大优点之一,漫长繁琐的装填过程并非是一无是处、起不到半点作用,付出终归还是有回报的。

底座被整个熏成了深黑色的黄绿条纹迷彩炮塔从半空中跌落、重重摔在地上,被炸得外焦里嫩、全身上下都在向外喷火的无头车体全然一副无人生还的可能。

整整五名党卫军装甲兵没有一个是能活着逃出来的,甚至于连一丝逃脱挣扎的痕迹都不曾有过,连是否还能从那侧装甲都被崩开了焊缝、掀开一个大口子的车体残骸里,找到几个象征生命至少存在过的尸块都很难说。

刚被炸懵的骷髅师第二波进攻波次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从阴影中出击的马拉申科再次先发制人、给予了对手以精准的当头棒喝。

从自己的车长潜望镜中清楚地看到了那辆黑豹豹毙时的凄惨模样,嘴角之上带着一抹狞笑的马拉申科,顺手便拍了拍就在自己身旁的伊乌什金肩膀、笑着开口。

“干得好!那一车德国佬都去见他们的德皇了!”

“穿甲弹继续,准备下一个!快!”

马拉申科座车的一声炮响仅仅还只是个开始,紧随其后接连到来的则是更多震耳欲聋的122传家宝咆哮。

叮咣——

轰——

马拉申科曾经这么觉得:122炮开火时的炮响在车里听来,感觉就像是猛烈摇晃的啤酒瓶子没开盖直接砸碎在了墙上,在把这个声音通过后期合成混音弄得更加低沉,放在眼下的情景再乘以个十几倍、同时而奏,便是马拉申科脑海中最真实的当下回响。

大量装备is2重型坦克的坦克一营第一波攻击就打出了威力悍猛的近乎齐射开火,122炮的惊声怒吼响彻整个阵地上空,甚至于连紧握着各自武器坚守在战壕中的战士们都情不自禁地捂住了耳朵,防止这过于夸张的开火咆哮声把自己的耳朵震隆。

因为开火的时机实在是显得过于紧凑,这个年代的坦克车际联络和信息化协同配合,也远不如后世的第三代主战坦克那般开挂。

所以尽管这紧随其后发生的一幕对于苏军而言有些火力浪费,但对于处在炮火直射笼罩下的德军而言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儿了。

负责和黑豹坦克协同进攻的一辆长75四号堪称最为倒霉。

这辆加挂了车体两侧以及炮塔外圈三面附加装甲,正面还额外焊接了几块切割装甲板用来增强防御力的四号h型坦克。

在遭到了至少3枚122毫米全口径风帽穿甲弹的直射猛轰之后,在剧烈的爆炸当中几乎连个完整的零件都没留下、当场就被一团猛烈扩散的大火撕成了碎片。

80毫米的车体正面主装甲加20毫米的焊接附加装甲,组成了一道理论上来说甚至可以匹敌虎式坦克的100毫米物理厚度坚固防御,但这种临时性的战地个例魔改依旧救不了被慈父盯上的法希斯恶棍。

根本不讲道理的122穿甲弹几乎同时射穿了炮塔、车体、以及裤裆这三个


状态提示:第1057章 豹毙复刻(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