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车间,不时地会听见工人催促上一道工序的工友:“你快点哈,我这没多少存货了,别耽误我赚钱。”
所以产量比计划要高一些。
又因为有严格的惩罚条例,所以质量也得以保证。
十月中旬,门卫送来一个大牛皮信封,李梦洁一看上面落款是诗刊社,惊喜万分,急忙打开,是诗刊社邮寄来的两本《诗刊》。上面有杨可的一组诗《爱在心里》。
杨可正是凭借这组诗获得了参加青春诗会的资格。
里面还有一个奖状、一张照片、一个说明,一个约稿函。
奖状是《优秀青年诗人杨可》。
照片是参加青春诗会的诗人合影。
《说明》内容是杨可为什么没有拍照的原因。
《约稿函》是向杨可约稿。
李梦洁迫不及待地翻开诗刊,翻到《青春诗会》专刊,见到杨可的诗,白纸黑字,不仅热泪盈眶。
杨可到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是笑笑而已。
王霞很惊奇,道:“梦洁,写的啥,念念啊。”
李梦洁抹了一下眼泪,稳定了一下情绪,深情地读着组诗中的一首《相爱一生》:
“我曾是你的流水
你曾是我的云朵
天地间
我们只能靠雨水相连
现在
你衍变成我的雪
我为你守成冰
从此
虽无色彩
却结晶在一起。”
王霞回味着,半晌道:“最后一句好,就是永远在一起的意思吧。”
李梦洁望了一眼杨可,道:“嗯,我把这句话当成他对我的誓言。”
王霞一拍大腿,笑道:“哎呀妈呀,这也太那个了……应该是你俩的表白,哈哈哈,哈哈哈……”
就在这时,电话想了,杨可接过电话,是总厂宣传科的。
“杨副厂长,恭喜你获奖了。”
这么快就知道了?杨可有些不明所以,对方解释他们也收到了诗刊社的邮件,所以才知道的。
原来如此。
第二天一早,襄平市文联、作家协会的领导来到经编总厂与杨可相见,当场给杨可办理了会员证。
并承诺马上推荐杨可入省作协。
同时邀请杨可为市作协的作家做报告,讲讲创作心得。杨可以工作忙婉拒。
把徐枢记和陈志高兴的合不上嘴,徐枢记道:“小杨同志,你真是多才多艺啊,这就是财富,这就是资本,我这个位置将来也是你的。”
中午,报道杨可事迹的板报便出来了,这又是一个不小的轰动。
下午,刘婉欣和沈燕一起到来,对杨可进行了一次专访。
杨可不仅想起了徐枢记的话,灵机一动,问沈燕:“燕姐,你出版社认识人吗?”
“当然认识,我有好几个同学都是出版社编辑,怎么,你要出书?”
“有这个想法,你帮我问问。”
“这个不用问,因为你已经是著名诗人,而且还有那么多事迹,可以说是一个传奇,肯定有不少出版社向你约稿的,远的不说,东北三省这几家就都能向你约稿。”
就在这时,电话响了,是辽东省出版社打来的,果然是约稿的!
杨可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说考虑考虑再定。
李梦洁三人不解,杨可道:“得找一家国家级的出版社,而且销量比较好的才可以。”
“《中华文学出版社》很有影响力,我同学在那里是编辑,我这就给你问问。”沈燕道。
随后要了总机,沈燕掏出一个小电话本,找到电话打了过去。
杨可看着沈燕翻电话本,不仅感慨万千,时代的变化真是快啊。
在当时,绝大多数人都揣着一个小电话本的,里面记的全是电话,不像后世,电话都存到了手机中。
对方一听沈燕的介绍,非常高兴,道:“这是绝好的题材啊,能文能武,勇斗歹徒,革新先锋,谢谢你啊老同学。这样,我马上请示领导,不出意外的话,明天我就能赶到襄平,与杨可同志签出版合同,咋样。”
电话里的声音非常清晰,三人听的一清二楚,沈燕望了一眼杨可,还没等杨可回答,李梦洁马上小声道:“可以的,可以的。”
沈燕笑了笑,冲着电话道:“杨可同志已经同意。”
对方显然怕出纰漏,补充一句:“那就这么说定了,千万别再跟其它出版社签合同啊。”
杨可要说话,被李梦洁拦住,李梦洁冲着沈燕点头,沈燕道:“放心吧,一言九鼎。”
放下电话后,沈燕道:“咋样,这回你财源滚滚了。”
杨可感谢沈燕的帮助,沈燕道:“就是我不给你联系,诗刊社也会给你联系的,这也是对他们的一个宣传。我只不过是捷足先登,便宜了我这个同学而已。”
杨可看着李梦洁,眼神怪怪的,李梦洁道:“干嘛这么看着我。”
“你手里有我七本日记,共有多少首诗?”
“六百八十七首。”李梦洁回答。
杨可道微笑不语。
沈燕道:“你该不会还要签其他出版社,把这些诗都发表出去?”
李梦洁恍然大悟:“一般情况下,一本诗集大约是一百多首诗,哇,那可以出版至少4本诗集了呀。”
上一世,杨可闲暇时候就以写诗为乐,总共写了四千多首,从中选出一千来首好诗是不成问题的。剩下的诗歌可以反复修改,也能达到出版水平。
杨可现在有一点顾虑的是写了这么多诗歌,自己到底能记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