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大唐纵横>第三十三章 朔方军节度大使

张说退下后,右相源乾曜来奏事时,李隆基复又问他,封禅期间出镇西北的人选。

源乾曜心道,陛下封禅之事由张说这个老匹夫全权负责,他肯定要跟在陛下身边,从帝都长安去往山东泰山来回近四千里,即使途中部分路途乘船沿黄河而行,估计来回也得三月有余。

那么张说这个老匹夫随陛下去泰山,肯定要让我留守帝都,没有了张说这老匹夫的掣肘,这种感觉真是妙呀。

不对,朝中除了张说,还有几个老匹夫跟我过不去。

兵部尚书王晙这厮完全就是仗着自己战功卓着,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

户部尚书王琚这老匹夫仗着自己先天政变的拥立之功,又得陛下信重,更是鼻孔朝天。

吏部尚书宋璟同样仗着自己历仕武后、中宗、睿宗、殇帝、当今陛下五朝,

想到这里,源乾曜当下道:“禀陛下,臣以为兵部尚书王晙,户部尚书王琚、吏部尚书宋璟可一起担此重任。”

李隆基一愣,“一起担此重任?”

源乾曜道:“是啊,陛下封禅远在山东,防备突厥事大,臣建议调任兵部尚书王晙担任河东节度使;吏部尚书宋璟担任朔方军节度使;户部尚书王晙当人河西节度使;三人各统领一方,护卫帝都。”

李隆基心道,我去泰山了,张说也陪我去了。帝都总得六几个信得过的人,稳定局面。

你源乾曜,虽说,我也信得过;毕竟不是像王晙、陆象先他们一样,在我起于微寒时就跟随我的,而是我登基之后,走我亲信之臣的姜同蛟的门路,才得我之信重。

想到这里,李隆基决定,看来得尽快传旨陆象先回长安了。

“至于河西节度使嘛......”

李隆基思忖着。

河西节度使主要职责在防备吐蕃,和突厥关系不大,前任河西节度使是郭知运郭爱卿,他当时兼任河西陇右节度使,威名远播,河西以南突厥不敢北向,陇右以北吐蕃不敢南向。郭爱卿身死,王君毚王爱卿继任陇右节度使,同样威震西北。但河西节度使一时没有合适人选,只是为表前任节度使郭爱卿之功,由其子郭英杰担任节度副使,节度正使一直没有合适人选,就让太子李瑛遥领了。

想到这里,李隆基道:“河西节度使地和陇右节度使地向来相近,而陇右节度使王君毚在陇右、河西之地素有威信,我看河西节度使人选,就让陇右节度使王君毚兼任吧,河西节度副使就让前节度使郭知运郭爱卿之子郭英杰升任。左相以为如何?”

源乾曜心道,看陛下意思,河西节度使不准备轻动。没事,还有两个呢!

于是,源乾曜又道:“让兵部尚书王晙担任河东节度使,臣以为掐所应当。河东节度使辖地,对拱卫帝都长安甚为重要。突厥如从河东道攻我帝都,须得从河套地区东渡黄河,进入河东道,再横穿河东道,从河东道南端的黄河风陵渡口渡河,到达拱卫我帝都的最后一道大关口,潼关。因此,臣以为,河东节度使辖地甚为重要,非兵部尚书王晙出镇不可。”

李隆基道:“卿言之有理,河东节度使辖地确实事关重大。”

源乾曜心中一喜,接着喜色散去。因为他又听到李隆基接着说:“不过,左相张说建议,就近调任河东道太原府令张孝嵩为河东节度使,我考虑到张孝嵩张爱卿久任安西都护府副大都护,威震吐蕃、大食和突厥。他在河东,突厥当不敢东向。”

源乾曜暗骂一声,又是张说你这个老狐狸,要去主持封禅这么大的事,也不消停。

想到这里,源乾曜心中哀叹一声。

源乾曜啊源乾曜,你能居此高位,还不是大多时候能个陛下意见相合吗?河东节度使这个问题上,陛下似乎已经拿定主意让张孝嵩担任,我也确实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于是,源乾曜道:“陛下圣明,调张公担任河东节度使,料那突厥也不敢东向。”

嘴上如此说,源乾曜心中却在滴血。

西北三大重镇,河西、朔方、河东,我本想将王晙、王琚、宋璟这三个老匹夫调出去的。现在河西及河东的计划都泡汤了。只剩下朔方了。怎么着也得调任一个吧。

于是源乾曜道:“陛下,朔方在我帝都长安北部,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在我大唐以前,多生活着各游牧名族,我大唐灭东西突厥,置朔方节度使、安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等军镇以管辖其民。且朔方地处古秦晋长城结合部,黄河从中而过,境内主要草原和游牧之民,地理位置相当紧要。吏部尚书宋璟,以宰辅之才,担任朔方节度使,可以居中调度,西面的河西陇右之军、东面的河东之军,以防突厥。”

李隆基道:“卿言之有理。可以……”

源乾曜听到李隆基说的“可以”两字,不是“不过”两字,心道,总算有一个建议可以吧。

李隆基继续道:“可以在这段时期内,将朔方军节度使升格为朔方军节度大使,总领陇右、河西、河东三州军事,以防突厥。”

源乾曜道:“陛下英明,突厥可汗毗伽也是雄才大略之主,但他依旧带领突厥归附我朝,当然主要原因是,我大唐在陛下治下,国力强盛,突厥也不敢明着和我等作对。但,突厥毕竟带甲之士有二十万,只凭朔方军节度使、陇右节度使、河西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四大军镇其中之一都不是他对手,只有设置朔方节度大使总调四镇之兵,方能保各


状态提示:第三十三章 朔方军节度大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